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课堂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最终的学习效果,跨文化的课堂教学更是如此。随着“汉语热”在泰国的升温,近几年在泰国任教的中国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也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中国教师远赴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这些中国汉语教师的到来,不但解决了泰国汉语师资紧缺的问题,而且也加强了中泰两国文化的交流。汉语教师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汉语教师除需拥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对泰国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及思想价值观念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汉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反之,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本文主要从中泰两国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对汉语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研究。考察在中泰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语教师的课堂行为与泰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之间是否融合的现象。其中,调查了泰国学生认可并喜欢的教师课堂行为和不被学生接受的具体教师课堂行为,并具体分析了其中原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调查与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希望能让中国汉语教师了解泰国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减少某些不当课堂行为对泰国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推动泰国汉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一点力量。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引言。共三节。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缘起和意义,选题研究的现状和选题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汉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调查结果与分析。第三章是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通过对教师在课堂的感情表达、身势语言及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的穿着打扮等几个方面来调查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接受程度,并分析了具体原因,同时提供部分案例。第四章是汉语教师课堂行为调查的师生对比分析针对汉语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包括教师的言语行为方面和非言语行为方面。通过师生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跨文化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具体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是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然后指出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时,汉语教师在言语和非言语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汉语教师相关的课堂行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