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全面推进,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实应用技能的人才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乡镇学校更是如此。然而,在我国问题解决的研究领域中,对于现实性问题解决的研究还很少涉及,尤其是关于乡镇学生现实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以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其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的现状及特点,同时与城区小学生在现实性问题解决的不同层面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样例类型与呈现方式相结合的提示方式对乡镇小学生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研究一,以两所乡镇小学224名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的现状及学业成绩和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并与两所城区小学288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以随机抽取的乡镇小学120名六年级学生为被试,以学业成绩和性别为协变量,采用2(样例类型:基于过程、基于结果)×3(样例呈现方式:视觉、听觉、视听结合)的两因素协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样例特点对乡镇小学生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的影响。通过上述两个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乡镇小学生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与城区小学生相比,乡镇小学生在现实性解答、现实性思考及现实性答案评分上均较低;2、乡镇小学生的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在不同性别和学业成绩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问题解决水平优于女生,优等生高于中等生,中等生高于差生;3、样例类型对乡镇小学生数学现实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过程的样例对现实性解答、现实性思考及现实性答案评分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基于结果的样例;4、样例呈现方式对乡镇小学生数学现实性问题解答及答案评分的影响均不显著,对现实性思考的影响边缘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