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机理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的经济增长给社会带来了福利,也引起了大规模的工业污染、剧烈的环境退化及资源的严重消耗。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必须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一个动态平衡。浙江省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达的省份,近年来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作为一个资源小省,浙江省也面临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能源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多重任务。“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如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以有多重的分析视角。譬如,资源配置视角、经济结构视角、环境容量视角等等。而本文主要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效率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为了便于模型的处理,本文将“三废”视为环境的投入,纳入要素的投入指标。同时,为了观察各要素的投入效率,本文在模型中引入了“冗余率”的概念。   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过快或过慢的经济增长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宏观经济中也存在类似于微观经济中的规模经济现象,即区域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都会使资源投入出现冗余,规模报酬不变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811”治水的实施使废水的冗余率却不断走低,到验收当年甚至达到0,说明浙江省的“811”环境整治是有成效的,但必须注意验收后的污染反弹现象,同时应加强废气和固废的治理力度;此外,今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只能依靠转变发展方式,因为劳动力和资本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均已经达到极值。   本文创新点主要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本文在传统DEA方法基础上引入松弛变量,运用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投入冗长率考察投入的使用效率,以探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理。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四个新的研究成果:经济增长应该适度;规模报酬不变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浙江省环境冶理有成效;浙江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其他文献
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理论认为,由于显性(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银行会通过降低自身资本充足率来选择风险收益更高的投资组合,从而致使其破产概率大幅上升。然而在实际运营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出口和投资增长乏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现阶段政策导向。促进消费的前提在于促进内需,而我国近几年注重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使得需
21世纪以来,WTO等多边谈判因农业补贴、农产品关税迟迟未达成一致意见,全球多边贸易进程受阻。为了改变国家贸易状况,许多国家纷纷转向灵活的双边自由贸易和区域自由贸易。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