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氟化物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的磁功能化与生物应用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标记技术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同时,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检测的发展对生物标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检测信号的灵敏度,延长标记时间,增强多组分同时标记检测的能力,发展活体内检测的方法是生物标记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发展新的高性能、多功能生物标记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标记物,具有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同时具备磁性与光学性能,使样品的标记、富集、分离与检测同时进行,既提高检测灵敏度,又提高检测效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作为多组分检测的前提,多色荧光标记物的合成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同时具有磁性和上转换荧光特性的Fe3O4@NaYF4:Yb,Er3+多功能纳米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磁滞回线和荧光光谱分别对荧光磁球的形貌、磁性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所合成磁性荧光纳米粒子基本为球形,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75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绿色上转换荧光性能。当固定RE与Fe3O4比例不变时,以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4 h,pH 6条件下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最强。为了扩展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在多色标记中的应用,采用类似的溶剂热方法,合成出具有橙色上转换荧光性能的NaYbF4:Er3+纳米颗粒。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pH等条件对颗粒的晶型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激光器功率对上转换荧光强度的影响,验证了NaYbF4:Er3+纳米颗粒的双光子机制上转换发光过程。最后将合成的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氨基修饰,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并将此纳米颗粒与抗体链接制成探针,利用抗体与抗原的免疫反应成功地进行HeLa细胞的免疫标记和成像。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b-聚乙烯基吡啶(PEO-b-P2VP)和聚苯乙烯-b-聚乙烯基吡啶(PS-b-P2VP)在稀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利用功能基团PVP与氯金酸(HAuCl_4)的络合作用,得到了形态新颖的复合胶束,研究了这些复合胶束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影响胶束形态的各种因素。并以嵌段共聚物胶束为模板,进一步制备了不同形态的纳米粒子。首先,研究了PEO-b-P2VP在四氢呋喃中
蛋白质折叠问题是生物学领域研究前沿课题之一。研究蛋白质在体外的解折叠过程,对于了解生命过程中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解折叠过程测定的实验方法有多种
光催化选择性氧化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过程,能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在众多的光催化剂中,TiO_2成为研究最广泛的光催化剂之一。相比于锐钛矿相TiO_2,由于金红石TiO_2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差的光催化活性,常常不被研究者所关注。但由于金红石的带隙比锐钛矿窄,是具有部分可见光响应的,这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发展大比表面积的金红石TiO_2基的可见光催化剂是十分必要
近些年来,自由基反应一直受到化学家们的高度关注,自由基环化反应已经成为在中性条件下合成中等环状结构化合物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它具备无需极性溶剂、温和及中性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本文第一部分即是通过自由基反应合成5-取代的噻唑烷硫酮。噻唑烷硫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常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开发等领域,其类似结构也常出现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中。然而,常见的报道主要着重于通过邻位氨基醇
本论文主要致力于自组装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以及其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光催化应用。主要研究的实验内容包括高浓度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与制备、石墨烯量子点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探索以及对它们形貌、结构和光致发光等综合性能进行表征,并将复合材料在光催化制氢和光催化降解方面进行初步的运用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将膨胀石墨进行高速切割以及超声分散处理,将石墨粉进行剥离分散,然后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