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激发磁共振在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fant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成人永久致残的原因,其中绝大部分的脑卒中源于急性脑组织脑血供降低,即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是指缺血后神经组织出现功能受损但形态学仍保持正常,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再灌注后,缺血组织可以发生可逆性改变。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有缺血性半暗带且没有任何出血风险的患者是溶栓治疗成功结果的关键,因此,缺血性半暗带的治疗前评估非常重要。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识别缺血半暗带的金标准。氧激发磁共振(oxygen challenge MRI,OC MRI)成像,即使用短暂性100%氧气激发联合T1、T2/T2*的定量MRI扫描成像,对弛豫时间的改变进行分析,是一种较新颖的磁共振扫描方法。OC带来的顺磁性含氧血取代了高浓度的去氧血红蛋白,改变了组织中的横向及纵向弛豫时间,缩短了组织T1值,增加了T2/T2*值。氧激发磁共振成像利用氧气作为对比剂,可用于反应肺部组织的功能、识别肿瘤的乏氧区、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等,对疾病的治疗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尚不多。本文以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为基础,探索OC前后不同脑组织区域T1及T2弛豫时间的改变,探讨氧增激发磁共振成像在识别缺血半暗带的价值,并分析脑缺血后RACK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弛豫时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将82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80g-350g),制备MCAO模型后分别在1h、3h、6h、12h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氧激发磁共振图像采集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2、图像采集过程:对10只MCAO大鼠使用美国GE Discovery MR 750 3.0T机器及上海晨光8通道大鼠专用线圈在1h、3h、6h、12h进行连续扫描,固定大鼠头部,扫描中心以视交叉为准,头先进,仰卧位。扫描序列如下:T1WI、T2WI、DWI、DKI、T1-mapping、T2-mapping等。上述扫描完成后进行OC后的T1-mapping、T2-mapping序列的扫描,扫描前持续开放100%氧气6分钟,扫描过程中氧气持续开放,氧气流速为7L/min。将扫描DKI图像得到的MK图及MD图进行配对,将脑组织划分为三个脑区:MD/MK图共同缺血区即缺血核心区、MD/MK不匹配区以及缺血对侧正常脑区。在三个不同脑区选取感兴趣区,测量100%氧气吸入前后感兴趣区的T1值、T2值及其变化率,其中吸氧前的数据记做空气组,吸氧后的数据记做氧气组。3、取36只MCAO大鼠,记做空气组,在1h、3h、6h、12h时间点不进行氧激发,直接处死后取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标本,随机选取3只大鼠用于HE染色、3只大鼠用于免疫组化检查,3只大鼠用于Western blot检测。另再取36只MCAO大鼠,记做氧气组,在1h、3h、6h、12h时间点进行氧气激发处理,之后将大鼠处死,随机选取3只进行于HE染色、3只进行免疫组化检查,3只用于Western blot检测。4、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记录均数资料。当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对两组样本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两组样本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组内同一对象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不同对象多样本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e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00%氧气吸入前,在1h、3h、6h、12h时间点,同一感兴趣区的T1值有明显差异,在12h降至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时间点的不同感兴趣区,T1值均有差异,其中MD/MK不匹配区的T1值最高,缺血核心区的T1值最低,即缺血核心区<对侧正常脑区<MD/MK不匹配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氧气吸入后的T1值改变趋势同前。2、100%氧气吸入前,在1h、3h、6h、12h时间点,同一感兴趣区的T2值有明显差异,在12h升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时间点的不同感兴趣区,T2值均有差异,其中MD/MK不匹配区的T2值最高,缺血核心区的T2值最低,即缺血核心区<对侧正常脑区<MD/MK不匹配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氧气吸入后的T2值改变趋势同前。3、在缺血核心区、不匹配区、对侧正常区域的100%氧气吸入前后的T1值和T2值变化率显著不同,其中核心区<对侧正常区域<MD/MK不匹配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0%氧气吸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区的RACK1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且100%氧气吸入后RACK1表达量较氧气吸入前大鼠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CK1蛋白与T1值存在正相关,与T2值存在负相关。结论1、在100%氧激发前后MCAO大鼠不同感兴趣区的弛豫值在不同时间点按一定趋势发生改变,氧激发磁共振可判断梗塞后大鼠脑组织的氧代谢情况;2、利用氧激发磁共振T1值和T2值的变化有助于识别MCAO大鼠的缺血半暗带,氧激发可促进保护性RACK1蛋白表达,能够延缓脑组织缺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从数字水印信道的特点出发,将各种纠错编码(error correcting coding,简称ECC)应用于水印的嵌入与提取中,并通过构造函数的方法构造出统一的综合码率进行有效的对比.实验证明了该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号召,内有提升学生诗词阅读素养的要求,而现实中学生与古诗词的“相逢”却略显尴尬。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感情含蓄委婉,学生解读诗词的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难以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导致对诗词学习兴趣下降,无法体会诗词的古典韵味和文化魅力。这时,互文性的引入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角度新视角,不但能够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还能提升
考察了一类非线性Sine-Gordon方程的全离散谱方法,构造了“Leap-Frog”谱格式,用有界延拓法证明了该格式的收敛性,并给出了误差估计,截断误差是二阶的.该格式是显格式,较隐格式或半
自动变速器换挡性能的好坏一般用换挡品质来表示,DCT的换挡品质影响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表现,与驾驶员驾驶感受密切相关。换挡品质评价方法是DCT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关于换挡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其中表征换挡品质的客观指标与主观评分之间存在关联,主客观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是提升自动变速器产品性能的重要依据,换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