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研究”及“小城镇基础设施工程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的后续研究内容,通过综合运用毒理学、事故灾害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针对吸入性毒物构建了应急暴露限值体系及泄漏扩散事故危害模型,研究了吸入性毒物泄散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场内、外应急的关键技术,同时进行GIS二次开发,实现危害模型与GIS的无缝集成,并研制了吸入性毒物泄散事故应急预案实时生成系统。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从毒性侵入途径的角度定义了吸入性毒物(TIH),并延伸该定义范畴,引入了遇水反应产生吸入性毒物物质(TIHWRM)以及化学战剂(CWA),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了优先TIH数据库,为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数据支持。(2)提出了可应用于应急情境时高浓度下短时间内针对绝大多数人群适用的应急暴露限值(EEL),研究了各国及不同组织机构的应急暴露限值的特征、异同、程序等内容,确立了应急暴露限值的层级、等级与接触时间,建立了优先吸入性毒物应急暴露限值体系,为安全规划、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土地规划等提供参考标准,弥补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3)根据吸入性毒物的效应模式,以应急暴露限值体系作为毒性危害准则,界定出危害区域,利用MATLAB的COM组件生成器将M文件编译生成独立的COM对象,封装至Visual Basic中,实现VB与泄漏扩散事故危害模型之间的无缝集成。(4)研究了吸入性毒物泄散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场内应急、场外应急的关键技术,明确应急预案的衔接主体、内容,构建事故初期应急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场内外现场指挥权归属等微观层面问题,确立吸入性毒物应急预案实时生成的框架体系。(5)以Visual Basic为开发环境,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Mapobjects和数据库访问技术,封装MATLAB以模拟泄漏扩散事故,泄漏扩散事故危害模型与GIS无缝集成,开发实现了吸入性毒物泄散事故应急预案实时生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