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各地为谋求发展不顾代价,不计成本地推动城市疯狂扩张,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出现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新城开发沦为纯粹的房地产项目,新城难以积聚人气等等问题,面对这种现象,需要对当前新城建设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反思。 本文选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三个先期启动项目:花山生态城(武汉)、梧桐湖新城(鄂州)、梓山湖新城(咸宁)作为研究对象,三个新城属于近郊和外围新城的典型代表,各自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条件不同,经过过去五年的开发实效建设,已经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花山生态新城从生态驱动的角度入手,通过引入产业,充分利用了周边和自身的资源,产生自身持续造血的效果,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人口与产业转移;梧桐湖新城则由于定位不准,对湖泊产业的指引不够,跨行政合作等等原因,导致开发实施效果不佳,仅仅停留在行政中心带动发展的传统模式难以有所作为;梓山湖新城依托城际铁路,实现同城的发展效果,居住项目在前期取得较好效果,吸引了大量武汉人口的转移,甚至对广深地区的人口也产生了旅游吸引,但存在的风险则在于单纯依托交通只能形成卧城,城市缺乏自身造血功能,未来的持续发展需要警惕风险。 通过对三个新城战略决策、操作实施、实施效果三个层面的纵横向分析,目的在于反思当前新城开发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背景、空间与社会的共同建设、忽视自身条件盲目扩张等等。尽管产生的问题具有复杂性,但理性的分析决策新城项目应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盲目的开发对地区生态产生的不可逆转性同样值得评估。新城的开发应该是基于区域视角的自身资源特色挖掘,而不仅仅是盲目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