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妊娠早期诊断-孕酮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r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妊娠的早期诊断对奶牛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未妊娠母牛的误诊会错失其下一个发情期配种任务的安排,造成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下降和产奶量降低等问题。对早期妊娠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临床上通常把血奶中孕酮的含量作为判断反刍动物怀孕事实的可靠依据。通过检测奶牛奶样或血样中类固醇含量可判断奶牛受精后一个月是否妊娠,但该方法对设备条件和技术要求高,费时,因此限制了在我国奶牛养殖户中的普及,不能满足当今检测需求。而单抗的制备使得对孕酮的检测更加快捷,优质的孕酮单克隆抗体制备出的胶体金试纸或用其建立的酶免疫检测方法都更加适用于中国大多数规模不大的养殖场。目前我国国内市场还没有完全商品化的奶牛孕酮检测试剂盒成品,而进口试剂盒价格昂贵,为此,亟需生产成本低廉、结果迅速、便于现场操作的孕酮检测试纸条,以期为国内养殖市场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甾体类激素孕酮为研究对象,牛血清白蛋白与孕酮的偶联物为免疫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使其产生抗体,细胞融合筛选制备抗孕酮单克隆抗体,研制快速检测母牛奶汁中孕酮含量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CGIS),为孕酮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孕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本研究采用琥珀酸酐法活化11α-羟孕酮,继而采用碳二亚胺法使其与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相偶联,制备出用以免疫小鼠的免疫抗原和用以间接ELISA方法确定微量浓度的检测抗原,并对其进行免疫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然后根据不同的免疫程序,选择效价最高的小鼠脾细胞用以融合。采用经典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经三次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三种能够稳定分泌抗孕酮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H3、2C3、C3H11,细胞上清液效价分别是1∶800、1∶800、1∶1600。其中C3H11亚型为IgG2a,2H3、2C3均为IgG2b,所分泌的McAb均可以和游离孕酮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三次正式对三株P-McAb的测定中,C3H11灵敏度最高,亲和力测定结果为C3H11>2H3>2C3。最后将三株单克隆抗体注射到10周龄BALB/c雄性小鼠体内使其产生相应的腹水,腹水效价测定值分别是1∶3200、1∶6400、1∶6400。
  2.孕酮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的确立
  本实验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结果显示金溶液与单抗C3H11结合最佳PH为K2CO3=7μl,最佳蛋白标记量为2.4μl。C3H11经胶体金标记后得到金标抗体,用划线仪将11α-羟孕酮琥珀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和羊抗鼠IGg分别作为检测带(T线)和质控带(C线)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浓度设定1.0μg/μL和1.1μg/μL。将金标抗体喷涂在玻璃纤维垫上(5μl/cm),组建制备免疫层析胶体金检测试纸。检测在2-3分钟内出现结果,肉眼判断颜色即可判断母牛怀孕情况。
  综上所述,利用单克隆抗体C3H11腹水初步制备的基于孕酮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对孕酮检测结果为阳性,对雌激素、雌二醇、睾酮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好,针对孕酮的最低检测限为20ng/ml,敏感性较好,适用于对奶牛妊娠早期孕酮水平的检测。
其他文献
化脓隐秘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引起猪,牛,羊的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子宫炎,急性化脓性乳房炎,肝脓肿等。该菌也可引起其他动物的感染,包括野牛、羚羊、猫、火鸡、鹦鹉、驯鹿等。目前,化脓隐秘杆菌对养殖业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为此,针对化脓隐秘杆菌,筛选兽医专用的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临床上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常导致母畜妊娠中断、屡配不孕,严重时可致使奶牛繁殖能力丧失,从而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生殖道扩张,病原微生物持续侵入感染发病,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对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生素,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药品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安全性更高的微生态制剂成为可替代抗生素治疗奶牛子宫内
学位
鱼类细菌性疾病可导致多种水生动物发病死亡,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A. veronii)能引发鱼类细菌性肠炎等流行性肠道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该病原菌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或食品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抗生素或弱毒苗可通过抑制病原菌或诱导动物抗体产生限制致病菌的传播。但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弱毒苗潜在的毒力风险,此
学位
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关系,黏膜免疫学的发展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中的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通常认为其分化、发育过程发生在骨髓或法氏囊中。随着肠道微生物在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关于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否影响B细胞发育与成熟及其相关机制尚需要进一步阐明。研究证明兔阑尾及绵羊回肠派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引起多种食肉动物共患高度接触性传染病。CDV感染宿主范围由最初的犬科逐渐扩展到猫科、鼬科、猴科和西貒科等,其宿主范围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在我国山东和辽宁省等地毛皮动物(水貂、狐狸和貉)规模养殖区犬瘟热频繁爆发,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CDV流行毒株特点,我
学位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和禽肉瘤病病毒(Avian Sarcoma Virus, ASV)引起的禽类肿瘤性传染病的统称。在禽白血病A、B、C、D、E和J等10个亚群中,J亚群对商品鸡的致病性和感染性最强,主要引起禽骨髓瘤白血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白血病至今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当前禽白
学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是冠状病毒科属成员,可以使猪群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就目前而言,对于PEDV致病机制的研究并不全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种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可能对于病毒感染宿主十分重要。它是通过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产生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广
沙门菌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最常见的细菌病之一,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沙门菌病的防控无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抗生素对沙门菌病进行治疗和预防,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沙门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给沙门菌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寻找安全、高效、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制剂代替传统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沙门菌病变得迫在眉睫。MDAP-2是本实
学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药物残留和养殖成本增加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益生菌具有改善动物体内环境、减少药物残留、调节胃肠道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等特点,已成为许多国家抗生素的新替代品。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L.reuteri)是专性异型发酵乳酸杆菌,主要定殖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具有抑制病原菌、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肠道菌群、降
沙门菌是一类革兰阴性的胞内寄生菌,是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细菌性传染病的重要病原,每年约有近340万人感染该病原,防御和控制沙门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沙门菌众多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 serovar typhimurium, S.Typhimurium)是重要的致病性菌株,也是引起人类食源性感染的重要菌株,人和动物常因食入被该病原污染的水或食物造成胃肠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