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的小学教育无论从教学对象、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与传统的教育有了极大改变。与大学校园相比,小学校园规模小、建设量大,长期以来,小学校园建设存在着重量不重质的倾向,小学校园作为一类重要的民用建筑,其理论方面的著作及论述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围绕着建筑的用地、功能、造型等设计技术层面展开,即回答了“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对于建筑“本原”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则着墨不多。
我国现行小学校园建筑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关注不多,研究符合儿童心理行为的小学校园、建筑的构成及设计手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校园与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儿童心理活动下小学学校建筑设计的策略。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我国小学校园建筑与国外小学校园建筑的计比较分析(主要是校园规划概念、建筑设计方面的比较)得出基于儿童心理行为下小学校园建筑的发展、建设规律以及我国小学校园在儿童心理行为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与突破点。
根据儿童在认知、语言、兴趣、游戏、群体性、人格等诸方面的心理学理论,总结儿童在小学阶段的生理、心理、行为发展特征,从领域性空间、功能性空间以及场所性空间的角度诠释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在行为与空间互动的模式下进行。
在分析基于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模式的小学校园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适合儿童心理的小学建筑形象;教学单元与教学楼的设计、各功能空间的具体布局与设计、空间环境组织;方便、安全的交通体系与辅助系统以及小学户外环境设计等等方面,以指导建设实践。
通过对国内外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小学实例研究,探讨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以上研究的结论显示:小学校园不同于中学、大学校园,有自身的特点,对儿童的成长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应以适于儿童身心、行为发展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为儿童建造适合他们心理行为的学习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