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小学建筑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的小学教育无论从教学对象、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与传统的教育有了极大改变。与大学校园相比,小学校园规模小、建设量大,长期以来,小学校园建设存在着重量不重质的倾向,小学校园作为一类重要的民用建筑,其理论方面的著作及论述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围绕着建筑的用地、功能、造型等设计技术层面展开,即回答了“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对于建筑“本原”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则着墨不多。   我国现行小学校园建筑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关注不多,研究符合儿童心理行为的小学校园、建筑的构成及设计手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校园与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儿童心理活动下小学学校建筑设计的策略。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我国小学校园建筑与国外小学校园建筑的计比较分析(主要是校园规划概念、建筑设计方面的比较)得出基于儿童心理行为下小学校园建筑的发展、建设规律以及我国小学校园在儿童心理行为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与突破点。   根据儿童在认知、语言、兴趣、游戏、群体性、人格等诸方面的心理学理论,总结儿童在小学阶段的生理、心理、行为发展特征,从领域性空间、功能性空间以及场所性空间的角度诠释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在行为与空间互动的模式下进行。   在分析基于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模式的小学校园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适合儿童心理的小学建筑形象;教学单元与教学楼的设计、各功能空间的具体布局与设计、空间环境组织;方便、安全的交通体系与辅助系统以及小学户外环境设计等等方面,以指导建设实践。   通过对国内外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小学实例研究,探讨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以上研究的结论显示:小学校园不同于中学、大学校园,有自身的特点,对儿童的成长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应以适于儿童身心、行为发展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为儿童建造适合他们心理行为的学习场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既有建筑物量大面广,且绝大多数为高耗能建筑,开展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高速、高密度开发特征十分明显,许多大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人口高密度、土地利用高强度开发、土地利用综合多元化、城市布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创意产业区不断涌现,这些区域由于具有持续的创新功能和活力,从而成为颇具竞争力的地区,也成为国内外区域经济
当代中国进入了小城镇发展的高潮期,国家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也日益重视。与自然风景名胜区相融、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在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上难以抉择。如何在发展小城镇经济产业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地铁交通系统的发展,在解决这个关系重大民生的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在各个大
高校大礼堂的保护与改造是一项新鲜而有趣的的工作。在笔者接触到的同济大学大礼堂、清华大学大礼堂、重庆人民大礼堂背后都有一段扣人心弦、叹为观止的整改故事,让笔者对此充
中国目前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建筑刻不容缓。但是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确严重滞后,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建筑体系。建筑因为巨大的数量,所以对资源和
我国正处在一个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镇用地迅速扩张,大量影响城镇生态安全和空间格局的非建设用地被盲目流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开发,为城镇的持续和谐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快速化城市发展过程中,能源问题、土地利用、环境问题等已经开始成为制约城镇可持续化发展进程的主要障碍,科技进步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驱动力,也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