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的数据流量呈指数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无线通信数据速率每18个月翻一番,目前正接近目前主流通信系统的容量上限。为了满足未来信息社会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研发更加先进的物理层解决方案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新的无线通信频谱来支持未来的高数据速率。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商用已经趋近成熟,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研究早已开展,太赫兹频段(0.1-10THz)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通信频段之一,可以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传统通信技术相比,太赫兹通信在通信速率、网络连接密度、频谱效率等方面有极大的提高,能很好的解决当前无线系统的频谱稀缺和容量限制问题,在未来拥有多种多样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无线回程、片上网络、高速空间通信、军事保密通信、室内物联网、无线数据中心等。但是由于很高的通信频率,太赫兹通信具有很高的路径损耗,有效传输距离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太赫兹波有着独特的分子吸收效应,对传输介质中的水蒸气较为敏感,所以在未来基于太赫兹的6G技术最有可能先在室内场景中部署。太赫兹频段应用于室内通信时会面临明显的通信阻塞问题。太赫兹的室内通信系统对于障碍物引起的阻塞效应非常敏感,对太赫兹室内通信下的通信阻塞效应的研究与分析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对太赫兹频段下的室内通信阻塞问题进行分析和数学建模,基于得到的模型分别推导得到了相应通信阻塞概率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的,我们依托得到的模型,对室内环境不同参数对通信系统阻塞概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人为干扰对室内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基于太赫兹的室内无线网络中,多用户干扰将是一个关键的性能限制因素。我们使用随机几何对室内通信网络的多用户干扰进行建模。根据得出的模型,分别推导得到了各向同性天线以及定向天线模式下接收机的平均聚合干扰功率和覆盖概率的表达式,结合数值仿真结果,对太赫兹通信用于室内场景下的干扰分布和覆盖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我们给出的基于各向同性天线和定向天线的干扰模型的合理性,也进一步证明了定向天线的使用能很好的提升室内通信系统的性能。对太赫兹室内信道的研究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性能。为了建立可靠的室内信道模型,我们先利用辐射传输理论和HITRAN数据库对太赫兹室内通信场景下的分子吸收效应进行建模和研究,然后在室内传输模型中设置随机反射点来模拟室内物体对太赫兹波的反射效应,并结合蒙特卡罗法和得到的分子吸收效应模型仿真模拟了室内的直射信道(LOS)模型和非直射信道(NLO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