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不断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间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是东方民族体育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民众必须重新认识传统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在充分继承和合理性创新的基础上,保留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以与时俱进、鲜明特色的新文化吸引民众的关注,建立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系。农村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战场。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农村体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农村学校体育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和发展的战略重点。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注重开发和利用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将其整理、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和自豪感。以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农村学校体育为平台,大力开发与开展民间体育课程,不仅丰富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善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现状,同时使学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随州市民间体育发展的特点和内容进行相关阐述,并对随州市农村中学民间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其影响开展的因素,研究民间体育在随州市农村中学开展的积极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随州市民间体育项目主要是以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和地方特色民间体育项目为主,根据民间体育项目的特点将其归纳为竞技类、娱乐休闲类、健身类、表演类、节庆类等。其总体发展的主要特征体现为:普及型、群众性、多功能性、适应性、观赏性、地方性等。2、随州市农村中学民间体育开展现状:体育教师、学生对民间体育的了解程度、价值判断以及对民间体育的开展态度等认知情况总体较好,为民间体育引入农村学校奠定一定的基础条件;随州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民间体育技能掌握和学习方式不径相同,主要运用与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辅助教学等;随州市农村中学学生参加民间体育项目的途径主要是校外自由组织,其参加的民间体育以简单易行、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为主。随州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生对在“两操”开展民间体育项目持较高的态度,为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推广提供更广泛的空间。3、影响随州市农村中学民间体育的开展的主要因素:(一)社会因素: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学校体育教育平台的轻视;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淡薄;(二)地方因素:当地农村传统观念制约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入少,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差;农村中学体育课程的不合理设置;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足;缺乏开展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教育管理机制。根据以上的调查与分析认为随州市农村中学民间体育的开展对策为:转变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优化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环境;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民间体育教材教法的培训机制;重视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内、课外民间体育文化氛围;建立规范的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