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據出土文獻,研究宋元俗字,這是漢字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1-3冊文獻為材料,窮盡式辑錄其中的俗字,並以《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干祿字書》、《廣韻》、《集韻》、《正字通》、《龍龕手鏡》等字書、韻書以及同時代流通于典範文獻或通行字書的繁體字作為比勘材料,運用俗字研究的一般方法,對所輯錄的俗字進行了考辯、研究。論文第一章主要對研究材料進行了整理,探討了《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1-3冊的文獻類型、篇目及主要内容,以期為下文俗字的輯錄和研究奠定堅寶的基礎。第二章在研究認識俗字概念的基礎上,主要對輯錄的281個俗字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分析。且將整理分析結果以附表形式置於文后,以期全面展示《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1-3冊中全部俗字形體,揭示相關俗字發展演變的大體脈絡。然後在整理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了一些理論性的探討,并將這281個俗字概括為簡省字形類、增繁字形類、書寫草化變形形成俗字類、改換構件或結構形成俗字類和音近替代形成俗字類五種類型。第三章利用偏旁分析、歸納類比、字書佐證、審查文義和借助已有的俗字研究成果等俗字考辯的一般方法,對所輯錄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俗字進行了研究和考辯。在此基礎上,總結了《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1-3冊所含俗字的形體結構特點:通俗性與簡化性、聯繫性與約定俗成性、區别性、構件混用、字形增繁。為進一步研究《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俗字、釋讀黑水城漢文文獻,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線索和借鑒。第四章探討了《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1-3冊俗字研究的意義。本文認為,在漢字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真正起主導作用的是漢字内在的理擄性和使用漢字的約定俗成性。本项研究不僅對《漢語大字典》等大型辭書的補正提供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材料,而且對於漢字規範、漢字簡化提供一定的實踐依據和形體基礎,為漢字學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斷代性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