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15参与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蛋白乙酰化和脱乙酰化修饰是重要的染色质调控方式之一,这一可逆过程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来催化完成。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并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也参与调控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但具体的调节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主要针对拟南芥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15在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拟南芥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15基因的表达不存在时空特异性,在幼苗和成苗的叶片、茎、根、花以及种子中均有表达,且该基因的表达受NaCl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诱导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拟南芥突变体hda15对NaCl盐胁迫、甘露醇胁迫以及外源ABA胁迫不敏感,具有一定的抗性。在hda15突变体中超表达HDA15基因可以互补该突变体对非生物逆境胁迫不敏感的表型。   HDA15蛋白功能的缺失会使hda15突变体中组蛋白H4的乙酰化修饰水平明显上调,且实验证明HDA15蛋白的脱乙酰化修饰主要发生在H4K5特异性位点,少部分发生在H4K16位点。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在正常培养条件下,hda15突变体中染色质虽然已处于高度乙酰化的松散水平,但RNA聚合酶Ⅱ(polⅡ)并没有大量聚集在松散的染色质处,所以逆境胁迫响应下游基因RD29A、RD29B、MYB44、MYB108、WRKY28和WRKY33的表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NaCl胁迫条件下,hda15突变体中,RNA聚合酶Ⅱ(polⅡ)大量聚集在松散的染色质处,从而导致逆境响应下游基因RD29A、RD29B、MYB44、MYB108、WRKY28和WRKY33的表达量明显被上调。逆境胁迫响应基因的大量表达使hda15突变体比野生型拟南芥更加适应逆境胁迫,进而使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表型出一定的抗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15是参与调控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过程的负调控因子。   另外我们还关注了另外一个拟南芥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6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6具有与染色质重塑因子SWI3B相互作用的保守结构域。酵母双杂交方法、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以及体外pull-down实验证明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6能够与染色质调控因子SWI3B直接相互作用。通过初步的植物突变体表型观察发现,HDA6与SWI3B可能共同参与调控拟南芥的开花过程以及拟南芥对外源ABA胁迫的响应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诸多研究表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对于植物适应各种逆境胁迫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然而,目前关于AM增强植物抗旱性,尤其是AM真菌传输水分的分子机制研究尚显薄弱,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反应海洋特性的两个重要物理参量,其时空的分布对海洋环境的监控、海洋生物研究以及自然灾害的预测等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类海水监测手段中,激光雷达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场合都需要对人们的身份进行确认和识别。近年来,说话人确认的重点逐渐从实验室转向实际复杂环境,训练语音和测试语音因信道不同而导致的失配问题
Nodal和Activin均是TGF-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肝脏增殖、骨髓形成、生殖、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Nodal主要发现在脊椎动物(包括硬骨鱼)的胚胎发育
人类视觉是主动的,人会根据视觉的需要通过移动身体或头部改变视角来帮助识别。主动目标跟踪就是模仿人类视觉的功能,根据已有的分析结果和视觉任务的需要,通过主动控制摄像
随着现代电子战争的形式日益复杂,对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已不再限于满足系统的基本功能。雷达作为电子战场上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雷达信号源作
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同时也存在于血液中。作为一种细胞表面的受体,TF能够结合凝血因子Ⅶ(FⅦ),并激活它成为活化的凝血因子Ⅶ(FⅦa)。TF与FⅦa的
伴随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颗粒物长期暴露会引起人的肺功能降低、呼吸道炎症、心血管疾病,甚至
信号波达方向估计(DOA)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电子侦察、雷达干扰以及雷达定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阵列信号处理系统中,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的高分辨、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