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诱导化疗后同期TP与DDP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对照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晚期鼻咽癌首次治疗后的失败模式是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局部控制率明显提升,远处转移已超越局部控制成为失败的重要因素。减少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首要任务。 放疗联合化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联合放疗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组合方式是近年鼻咽癌研究领域的最热点问题之一。6个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显示同期化疗能减少远处转移,提高局部区域控制,进而提高总生存期。这些结果奠定了同期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的地位。许多临床试验探索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的模式,这些试验处于Ⅰ-Ⅱ期阶段,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应用需要进一步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Doeetaxel、DDP是头颈部肿瘤治疗己证明有效的两个单药。两药联合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试验已进入Ⅱ-Ⅲ期阶段。两药联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试验尚处于Ⅰ-Ⅱ期阶段,试验组得出的结果不一,需进一步评估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剂量水平及毒副反应。 本试验组Ⅰ期临床试验显示TP(Docetaxel,DDP)方案诱导化疗后同期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有较高的反应率,毒副反应能耐受。为进一步研究TP方案诱导化疗后同期TP方案与单药DDP的毒副反应和疗效比较,设计了本试验。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同期放化疗与DDP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进而探讨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TP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的化学药物剂量水平。 材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57例经过病理学证实的T3-4N2-3MO(鼻咽癌92分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TP放化疗组(A组)30例;同期DDP放化疗组(B组)27例。两组诱导化疗采用TP方案(Docetaxel 70mg/m<2>d<,1>,DDP 80mg/m<2>d<,2>),每3周1次,共2周期。同期化疗分别为:一组采用TP方案(Docetaxel 60mg/m<2>d1,DDP80mg/m<2>d<,2>),每3周1次,共2周期;另一组采用单药DDP(DDP 80mg/m<2>d<,1>),每3周1次,共2周期。放射源采用直线加速器,所有照射野采用CT-Sim设计,常规鼻咽癌设野。 结果: 1.化学治疗分布57例患者完成诱导化疗111周期;53例患者完成同期化疗103周期(A组54周期,B组49周期)。诱导化疗终止4例(7.1﹪),同期化疗终止3例。诱导化学剂量减少20﹪、40﹪的发生率分别为14.1﹪,1.8﹪。同期化学剂量减少20﹪的发生率:A组28.6﹪,B组20.0﹪。两组患者的同期化疗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放射治疗分布所有入组患者完成放疗。两组放疗剂量无差别。区域淋巴结的放疗时间为:A组(56.1±1.4)天, B组(51.2±1.3)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诱导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表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3<0>、4<0>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8.1﹪、7.0﹪;3<0>、4<0>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感染的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2.3﹪、5.3﹪、17.5﹪。3<0>-4<0>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感染的化疗周期发生率分别为:19.8﹪、9.9﹪、9.9﹪。非血液毒性轻。 4.同期放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和口腔粘膜反应。3,0>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率为:A组78.6﹪,B组76.0﹪。A组3<0>皮肤反应发生率25.0﹪。A组3<0>、4<0>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2.1﹪、28.6﹪;3<0>、4<0>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2.1﹪、21.5﹪、28.6﹪。B组3<0>白细胞减少、3<0>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2.0﹪、11.8﹪、8.0﹪。A组3<0>-4<0>白细胞减少、3<0>-4<0>中性粒细胞减少、3<0>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5)。 5.支持治疗诱导化疗中,68.4﹪的患者使用G-CSF,占化疗周期的45.9﹪;22.8﹪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占化疗周期的13.5﹪。同期放化疗中,A组患者100﹪使用G-CSF,明显高于B组(7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间抗生素使用、营养支持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6.肿瘤反应诱导化疗中,鼻咽部病灶反应率(Response rate RR)63.2﹪,CR率1.8﹪;区域淋巴结RR 63.2﹪,CR率9.8﹪。同期放化疗中,鼻咽部病灶CR率:A组93.3﹪,B组96.3﹪;区域淋巴结CR率:A组92.9﹪,B组91.3﹪。两组的肿瘤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好,完全缓解率高。 2.TP方案诱导化疗后,TP同期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发生比DDP同期放化疗高,但在G-CSF支持下,患者能耐受。 3.在G-CSF支持下,TP诱导化疗剂量水平(Docetaxel 70mg/m<2>,DDP 80mg/m<2>)患者能耐受。TP同期化疗剂量水平(Docetaxel 60mg/m<2>,DDP 80mg/m<2>)患者能耐受。
其他文献
目的:对19例临床拟诊半乳糖血症患儿进行GALT基因和SLC25A13基因突变检测,建立传统经典型半乳糖血症和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基因诊断方法,明确患儿致病基因所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