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理解素养及其形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理解素养,指教师在教育世界中表现的理解品质,以及为提高这种品质的自觉努力无止境追求状态。这种理解品质包括理解意识、理解知识和理解行为。教师的理解素养是建立在教育理解基础上的。教育理解是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与教育文本对话过程中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不断筹划并实现生命可能性。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理解主体、理解内容、理解方式和理解目标。在教育理解中,作为沟通双方的教师和文本都称理解主体。理解主体之间的沟通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这些话题构成了理解的内容。关于理解方式,理解主体之间的沟通通过对话进行。通过围绕一定的话题,理解主体与文本展开对话,最终在感情、认知与行为上达到共识的理解目标。 教师的理解素养具体分为认知理解素养、情感理解素养和行为理解素养。认知理解素养表现为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全局的能力。这种“审”、“度”、“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在“反省思维”的过程中实现的。情感理解素养表现为对他人的人道主义的关心品质。这种关心品质主要包括主观上对他人的开放、内在化的宽容、将心比心。行为理解表现为一种实践性地理解行动。认知理解和感情理解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教育理解才真正发生。相应地,行为理解素养表现为脚踏实地的理解行动习惯和笃行不懈的行为理解品质。 教师需具有理解素养有多种缘由。从学校层面看,有如下缘由:当前,本应作为手段的考试却误成为了教师的唯一目标,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某些中小学存在的管理体制让教师主动性无法合理发挥;某些学校教育环境中人际交往存在内耗,教师工作效率不知不觉降低;某些传统课堂所标榜的崇高道德观与多元价值取向不期而遇,学生在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中举棋不定。此外,教师的理解素养也受教师自身因素的制约:首先是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其次指教师进行简化和还原的思维方式。正因为教师的理解素养受诸多因素制约,发展教师的理解素养,让教师能从教育理解中获得身心解放,成为当务之急。 教师理解素养的形成途径具体表现为发展教师的认知理解素养、感情理解素养和行为理解素养。教师认知理解素养的发展途径主要有二:第一,反省思维。反省思维主要分为暗示、问题、假设、推论、验证五环节。教师写教育日记、教育博客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等方式是反省思维的具体体现。第二,自我理解。自我理解的方式主要包括参照法和反思法。教师情感理解素养的发展途径主要有二:第一,学习情感理解的典型案例。第二,生存于情感理解的氛围中。教师习得情感理解氛围的方式主要有:牢记理解性校训;传播理解性锦言;吟唱理解歌。教师行为理解素养的发展途径主要有二:首先,在自然分材教学中养成具体落实的行为理解习惯;其次,在理解操和体验成功策略中培育持之以恒的行为理解品质。
其他文献
学位
人是情感的存在,情感是生命本质的表达和体现,情感的状态表征了生存的状态。诗意的情感生存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和永恒追求,在当代社会,情感世界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一片自然风景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美国泰勒的工时研究,“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最早是就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业,如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