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NPV多角体基因(phlh)启动子结合蛋白的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lot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角体启动子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因其具有高效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能力,但是其调控机制迄今为止还尚阐明。因此,在本研究中以家蚕杆状病毒(BmNPV)多角体基因polh启动子为研究对象,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与多角体启动子序列相结合的蛋白因子,并对筛选蛋白因子的功能进行了研究。  首先提取感染了BmNPV的家蚕BmN细胞内总RNA,逆转录为cDNA,构建基因表达文库。然后,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筛选与多角体启动子序列结合的蛋白。通过筛选、测序,共鉴定出18个能与polh启动子序列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挑选了3个基因(lef5、orf61和p6.9)作进一步研究。为验证筛选出基因的功能,分别将原核表达并纯化的三种蛋白:lef5、orf61和p6.9进行EMSA分析,结果表明,orf61能与polh的启动子序列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鉴定三种蛋白的功能,利用瞬时表达系统,构建lef5、orf61和p6.9的瞬时表达载体,转染病毒Bacimd-Luc感染的BmN细胞,定量检测报告基因Luc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ef5、orf61和p6.9均对polh启动子具有正调控作用。然后,又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进一步研究了3个基因的功能。通过Red重组技术构建了基因敲除型病毒lef5-ko-Bacmid、orf61-ko-Bacmid和p6.9-ko-Bacmid,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了补回型病毒lef5-re-Bacmid、orf61-re-Bacmid和p6.9-re-Bacmid,然后将构建的病毒分别转染家蚕BmN细胞。研究发现lef5、orf61和p6.9缺失型病毒TCID50均为0,修复型病毒与野生型病毒TCID50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3种基因缺失均导致不能形成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BV)。其中,orf61缺失型对病毒基因组复制有显著影响(p<0.05),lef5和p6.9没有明显影响(p>0.05),说明orf61可能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必需基因。此外,为了了解3种基因的缺失对BmNPV其他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了病毒早期基因lef3、晚期基因vp39和极晚期基因p10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基因的缺失,均会对病毒的早期、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  综上所述,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获得的lef5、orf61和p6.9,其中证明ORF61蛋白可与BmNPV polh启动子序列相结合,它们的表达水平可直接影响polh的启动和表达水平;此外,3种基因对BmNPV的早期、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工作将为阐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高效表达机制和病毒载体系统的改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依托于湖南省交通科技开发与创新项目,在大量收集国内外微型抗滑桩研究资料的前提下,设计了微型抗滑桩加固边坡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组合结构形式在边坡工程中的
型钢夹层板是由上下两块金属表层板和中间的型钢夹芯层组成。型钢夹层板在夹芯板布置方向上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但在垂直于夹芯板布置的弱方向上,抗剪刚度一般都比较
本文报道了水中硫化物浓度的升高对我国重要养殖种类中华绒螯蟹雌性亲体的急性毒性和急性、慢性胁迫效应,从生理生化和细胞水平两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对硫化物胁迫的应答
摘要:“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伴随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又出现了“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为主”等教学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将少教多学的策略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希望可以为英语课堂的教学提供必要的价值。  关键词:少教多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少教多学主张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