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芷作为一种药食两用中药,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牙痛、头痛、鼻窦炎、银屑病,同时具有美白的功效。其中所含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可以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挥发油类成分可以抗炎、镇痛。多糖类成分可以抗病毒、抗氧化。这些为白芷中的主要功效成分。药材形成过程中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等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均会造成药材品质的差异。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因素对白芷进行分析评价,并优选了白芷适宜产地干燥技术。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章 文献研究本部分主要从白芷药材的基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资源化学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近年来白芷资源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第二章 中药白芷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评价研究一、不同产地白芷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评价采用UPLC-PAD同时测定其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佛手苷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分析方法对其香豆素类和多糖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总香豆素含量以吉林通化野生最高;中性多糖、酸性多糖和总多糖含量以河北安国最高。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野生白芷与栽培白芷可明显区别开来;栽培白芷和杭白芷中香豆素和多糖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二、不同生长期杭白芷化学成分分析评价采用UPLC-PAD法同时测定佛手苷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四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白芷根中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进行测定。结果3月和7月份总香豆素积累较高。总多糖在2、4、7月份积累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香豆素成分间相关性较好,但香豆素与多糖类成分及中性多糖与酸性多糖之间没有相关性。7月份白芷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为适宜采收期。三、杭白芷非药用部位资源性成分分析用苯酚-硫酸和咔唑-硫酸法分析白芷茎、叶中多糖成分。白芷茎中总多糖6月份较高,叶中则是7月份较高。采用UPLC-TOF MS对叶中两个未知峰进行鉴定,一个为白当归脑,另一个为珊瑚菜素或cnidilin。7月份正是白芷的采收期,地上部分茎叶多被丢弃造成极大浪费,本实验将为白芷地上茎、叶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第三章 白芷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研究一、白芷不同干燥方法干燥动力学研究研究了白芷热风恒温干燥、中波红外恒温干燥、晒干、阴干等10种方法。通过绘制干燥过程水分比曲线和速率曲线,分析干燥温度与方法对白芷的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干燥方法均表现出随温度升高,干燥时间越短,效率越高的规律。中波红外干燥的时间比热风干燥略短,可能与其特殊的加热机理有关。采用Weibull函数对水分比曲线进行模拟,结果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模拟白芷干燥过程。二、不同干燥技术白芷药材的品质评价采用HPLC-PAD法分析上述经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禹白芷中四种香豆素化学成分含量;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组成,并采用内标法定量;综合评分法评价样品外观。结果发现总香豆素含量晒干高于阴干,热风变温干燥整体均较高,恒温干燥温度与香豆素成分含量呈反比。挥发油测定结果发现热风变温干燥整体均较高,恒温干燥温度与挥发油成分含量呈反比。外观评价结果表明,热风50℃最好,其次为晒干、阴干、中波红外50℃。综合考虑干燥时间、外观、功效成分含量,推荐禹白芷加工使用控温控湿热风干燥机,其适宜温度为50℃,排湿湿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