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 381通过LRRC4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脑淋巴管阻塞后急性脑缺血神经损伤的修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急性脑缺血是脑血管功能不全的表现,死亡率高。然而,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仍然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 RNA 381(mi R-381)通过LRRC4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对大鼠脑淋巴管阻塞(CLB)后的急性脑缺血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LB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56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CLB+MCAO+micro RNA 381抑制剂组、CLB+MCAO+micro RNA 381模拟组、CLB+MCAO+AMD3100和CLB+MCAO+micro RNA 381模拟+AMD3100组。改良神经严重度评分(m NSS)用于评估神经损伤,TTC染色用于测定梗死体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用于评价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用于测定Brd U阳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A(Nogo-A)等,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用于评价micro RNA 381、LRRC4、SDF-1、CXCR4、p ERK、Slit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LRRC4是micro RNA 381的靶基因。与CLB+MCAO组比较,CLB+MCAO+micro RNA 381抑制剂组和CLB+MCAO+AMD3100组的m NSS、梗死体积、凋亡率、TNF-α、IL-1β、IL-6和Nogo-A含量及LRRC4表达均升高(其中CLB+MCAO+AMD3100组>CLB+MCAO+micro RNA381模拟+AMD3100组),而脑组织中Brd U阳性细胞数、NGF、IL-10含量及SDF-1、CXCR4、p ERK、Slit2、VEGF表达则降低(CLB+MCAO+AMD3100组<CLB+MCAO+micro RNA 381模拟+AMD3100组)。CLB+MCAO+micro RNA 381模拟组的结果与CLB+MCAO+micro RNA 381抑制剂组和CLB+MCAO+AMD3100组的结果相反。结论:Micro RNA 381的上调抑制LRRC4,而被抑制的LRRC4通过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脑淋巴管阻塞后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的修复。
其他文献
消白汤为主治疗外阴白色病变75例临沂市胸科医院(276400)张红卫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276400)张沂平王吉松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消白汤化斑膏疗效观察1993年3月~1995年3月,我们采用自拟消白汤配合外用化斑膏,治疗
目的评估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Reposes系统舌根悬吊治疗伴有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0年7月~2012年12月
价值理论陷入混乱和停滞的首要原因是价值命名、界定和使用的混乱。其主要原因则是没有对价值进行语言逻辑分析,没有梳理价值思维的延伸路径,没有确定同一名相在不同语境下的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与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足月引产的效果,旨在为孕足月引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孕足月引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宫颈扩张球囊者45例,设为A组;采用口
背景:自噬是机体抵抗应激、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过程。脑缺血发生后,胞内衰老和受损的成分可经自噬降解产生代谢底物被循环利用,帮助细胞维持能量稳态并提高生存率。作为中枢
高速应急车道又称生命通道,任何时候社会车辆都不得驶入或占用。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违法行为却不到有效治理,本文认为只有加大对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违法行为
石牌镇位于怀宁县西部,地处皖西南长江下游北岸的皖河之滨,东经116°28′,北纬30°21′。东与皖河农场相邻,北与怀宁县腊树镇接壤,南邻望江县新坝乡,西连怀宁县雷埠乡。北距
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快速发展,人们对轨道交通的乘坐舒适性和减振降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力,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地铁无砟轨道出现了多样式的减
分析了特大型球磨机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了特大型球磨机故障机理、特征及规律,摸索出一整套故障诊断及维修关键技术,可及时、快速、准确地查找出故障部位并排除,能
沥青路面抗裂问题已成为道路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技术难题。从路面结构层各层位对应的抗裂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包括半刚性基层优化设计、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的应用及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