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有关室间隔初始除极向量与无水酒精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效果的研究目的:无水酒精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的室间隔减容手术,但是并非所有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能从PTSMA术中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体表心电图显示室间隔初始除极向量包括室间隔r波(aVR导联初始r波)及室间隔q波(侧壁导联初始q波)。室间隔初始除极向量是否与PTSMA术后预后相关尚不清楚。方法:在北京阜外医院就诊的546例HOCM患者中,筛选初次行PTSMA的患者。复合临床终点定义为外科手术切除、死亡、起搏器植入及术后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 Ⅲ/Ⅳ级)。结果:84例患者最终入选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3-7)年。随访期间2(2.4%)例心源性死亡,11(13.1%)例外科心肌减容手术,1(1.2%)例植入起搏器,31(36.9%)例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纽约心功能Ⅲ/Ⅳ。多变量COX生存分析确定复合临床事件预测因素,室间隔初始q波是独立危险因素(hazard ratio,HR:3.661(1.801-7.439),p<0.001),室间隔初始r波是独立保护因素(HR:0.257(0.116-0.573),p=0.001)。相比仅有室间隔q波的患者,术前既没有室间隔q波也无室间隔r波或既有初始室间隔q又有初始室间隔r波是PTSMA临床复合结局的预测保护因素(HR:0.273,95%CI:0.134-0.555,p<0.001 或HR:0.257,95%CI0.116-0.573,p=0.001)。结论:术前12导联心电图室间隔初始除极向量分布在aVR导联及V3-V6导联上的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SMA术长期预后效果,如果室间隔初始除极向量只出现在V3-V6导联上,这类患者接受PTSMA术长期获益可能低于其他类型的患者。第二部分有关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淋巴管与心肌纤维化的研究目的:多个研究证实在心血管疾病中淋巴管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肥厚型心肌病(HOCM)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尚不清楚。心脏淋巴管在HCM心肌纤维化的角色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淋巴管密度与心肌纤维化关系。方法:对52例心脏室间隔标本进行分析(试验组:42例来源于经改良Morrow手术后室间隔标本;对照组:10例来源于意外死亡尸检室间隔标本)。探讨使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LYVE-1)抗体标记的心肌淋巴管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Masson染色评估的心肌纤维化(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明显升高(132.0±49.0 VS 57.8±48.8/mm2,p=0.000)。HOCM 晕厥患者 LMVD 水平高于无晕厥 HOCM 患者(166.7(131.0-201.1)VS 116.4(80.7-152.1)/mm2,p= 0.017),并且 LMVD 与 Log(CVF)正相关(r=0.431,P=0.004)。多元素回归分析,LMVD 与晕厥(r=0.384,p=0.010)及 Log(CVF)(r=0.346,p=0.018)显著相关。结论: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可能在室间隔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有关ABO血型与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的研究目的:ABO血型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型均在性别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关于ABO血型与HCM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很少。我们的目的是分析ABO血型与HCM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两者间是否存在性别特异性。方法:连续纳入549例HCM患者。超声心动图评估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LOVT)压差。采用心脏核磁共振评估左室舒张末期大小,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结果:与未携带B抗原患者相比,携带B抗原患者的L0VT压差和LVEF值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严重,左室容积指数更低,但是左室质量指数无差异。在性别调整后,B抗原男性患者仍然有较高的LVOT压差和NYHA Ⅲ/Ⅳ,以及较低的LVEDV和LVESV指数。这些差异在女性患者中均消失。结论:在男性HCM患者中,相比于未携带血型B抗原,携带血型B抗原患者L0VT压差值更高,左室容积指数更低,心功能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