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陳天祥是元初“尊朱”學術背景下“正朱”的少數學者之一。他生活的時代,理學北傳,南北學術交匯,理學官學化,朱子學被定為科舉程式。在新的學術洪流衝擊下,他秉持北方固有的傳統學術態度,堅持以訓詁考據的傳統漢學為主體,吸收宋學以心性義理為主的哲學建構,兩者有機融合,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學術特點。他的著作現僅存《四書辨疑》,其中的《孟子辨疑》對了解元代孟學有重大價值。但是,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對陳天祥《四書辨疑·孟子辨疑》進行深入、細緻、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嘗試對其進行較為全面而客觀的分析和研究,為孟學研究、元代學術研究貢獻綿薄之力。本文從考據、義理兩個方面入手,對陳天祥《四書辨疑·孟子辨疑》進行研究。肯定其價值,指出其不足。緒論。簡要說明選題緣由、意義及其研究現狀、思路和方法,揭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所在。第一章,元代儒學與孟學综述。主要介紹元代南北方大的學術背景,以及代表學者在南北統一後學術傾向的轉變;梳理元代孟學著作,繪製作者師承圖,為研究陳天祥的學術流派及承傳關係打下基礎。第二章,《四書辨疑》作者考辨。因為《四書辨疑》的作者存在爭議,故對作者進行考證,并詳細介紹作者的仕宦經歷和學術情況。通過考證認為《四書辨疑》作者是陳天祥。第三章,《四書辨疑》版本與《四書辨疑·孟子辨疑》的注釋內容。介紹《四書辨疑》的版本流傳情況,並對焚稿問題進行考證。通過《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與《四書辨疑·孟子辨疑》的比較研究,考察出陳天祥《四書辨疑·孟子辨疑》對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的繼承與改變。第四章,《四書辨疑·孟子辨疑》對《孟子》的考據研究。本章從辨字詞之義、辨典制之疑和辨文本之疑三個方面加以介紹和分析,總結其特點,指出其不足。第五章,《四書辨疑·孟子辨疑》對《孟子》思想的闡釋。本章從心性、王道兩個方面介紹陳天祥對《孟子》思想的闡釋,并對他的闡釋進行評價。概而言之,陳天祥的《四書辨疑·孟子辨疑》涉及義理、考據兩個方面,在辯駁朱熹注釋、闡釋《孟子》經文的過程中,能大膽跳出朱學藩籬,自出機杼,闇說新意,但由於知識結構不同、理解角度有異等原因,也存在一些疏漏之處。研究陳天祥的《四書辨疑·孟子辨疑》,對於我們研究陳天祥本人以及元代的《孟子》學都具有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