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职权调查证据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78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真相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撑,因而证据收集在诉讼制度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民事诉讼极为侧重当事人对自身权利的处分,并基于此为当事人设定了相关的举证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官在证据收集上扮演绝对消极的角色。相反,法官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作为一项事实发现的手段,在许多不同证据收集模式的国家民事诉讼法典当中都广泛存在,并在特定的时期和国度成为主要的证据收集方式。这种理想类型和现实制度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各国对法官与当事人在诉讼当中的关系问题上的不同态度,而这一态度的不同却都呼应了通过发现真实实现正义的诉讼目标。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民事诉讼当中法官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制度发展演变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变革的思路,即由法官主导事实发现的模式,转变到更多地由当事人承担证据提供责任的模式。这种弱化法官职权的努力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该说至此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据收集模式完成了法官主导向包含职权探知的辩论的转变。但与此同时,学术界主流的观点还要求在强化当事人举证的同时废除法官职权调查证据制度,从而实现到更为彻底的当事人主义转变的目标。   制度变革不是简单地沿袭而要求对相关背景加以审慎的思考。法官职权调查证据对法官在发现真实目的中的地位进行了明确,也体现了实质正义的价值追求,在具体的诉讼进程当中,法官的这一职权给自由心证提供了事实上的保障,对当事人无处分权利益的保护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上,法官职权调查还对辩论主义模式的局限进行了弥补。当然,正如广泛被质疑的那样,法官的事实发现职权可能对法官的居中裁判形成相应的冲击,因而需要在主体、范围和所获得证据可采性等多个方面对法官的职权调查进行相应的限制,以实现这一制度设计在目的和手段、职责和权限上的契合。
其他文献
本文对行政立法监督机制的完善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这一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对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使行政主体的立法行为更加合法和合理,同时也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专科教育逐步恢复、发展、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等专科教育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这一大环境下,高等专科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
治安管理处罚制度作为治安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意义在于切实落实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对违反治安管理制度的当事人进行
学位
当行为人之行为在没有给受害人造成身体损害之情况下,仅造成精神损害时,便产生直接受害人之纯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纯粹”二字意在言明,加害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建立直接的
冷冻胚胎系辅助生殖技术实施过程中的产物,其本身的特征和附着其上的伦理意义要求法律做出有别于一般物权客体的特别规定。在有关冷冻胚胎的诸多问题中,最具争议的便是冷冻胚胎的权属确定。我国现行的相关立法仅限于效力等级较低的部门规章,不足以应对人工生育技术迅猛发展的实践需求,故研究冷冻胚胎的法律定性及权利归属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理论界对胚胎的法律属性存在主体说、客体说及中间说的对立,三种观点的分歧点集中于冷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他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论述无不闪耀着生态智慧之光。从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