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一生创作的作品都为钢琴曲,在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肖邦写有两首作品,分别是《e小调钢琴协奏曲》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的钢琴协奏曲中钢琴与管弦乐队之间的关系已经与古典主义时期极为不同,钢琴成为主要角色,管弦乐队起到陪衬烘托的效果。《e小调钢琴协奏曲》现已拥有众多版本的录音,本文在对这两部协奏曲做内容形式的详细分析之外,还选取了三个版本:1999年11月2日由齐默尔曼亲自指挥波兰节日乐团的录音版本(Deutsche唱片公司发行)、1989年12月1日傅聪与华沙交响乐团(汤沐海指挥)的录音版本(Quest唱片公司发行)、第十七届肖邦钢琴大赛的冠军获得者——赵成珍于2016年11月25日与伦敦交响乐团(Gianandrea Noseda指挥)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对肖邦生平及其协奏曲进行介绍和分析。第二,从速度、力度、指法、节奏、踏板运用为主,对比三个版本录音的音乐表达、风格把握以及思想理念,审视各演奏家处理作品的独特之处。第三,在音乐诠释的历史脉络下探讨不同版本录音演绎的时代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演奏和教学方面,提供更多音乐处理上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