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油田采收率是开发的核心目标,新民油田投入开发23年,经历了基础井网开发阶段、加密调整上产阶段和目前的中高含水期精细挖潜阶段,面临外围资源潜力动用困难的局面下,深挖老区剩余油,提高老区开发效果,成为当下重点。本文立足提高油田采收率、提升区块稳产水平,开展了储层驱替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了新民动态剩余油类型、以及现阶段水驱规律评价,从储层本质剖析开发能力,从开发特征规律剖析开发效果变差原因,从技术适应性剖析制约开发水平提升的因素。形成了分类油藏评价技术,使得不同储层的本质开发特征与动态反应间的必然关系以及制约开发效果的本质因素清晰呈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储层的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对策,并开展了矿场试验。尤其明确了四种类型能量补充情况储层,一是能量易补充储层,为水驱效果敏感现阶段驱替效率降低的储层,以提高水驱效率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二是能量难补充储层,储层性质稍差水驱见效滞后时间较长,开展井网完善、储层改造等技术对策,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提高单井产能;三是能量有补充储层,一种情况为单砂体内只有水井而无油井,另一种情况为储层物性极差,水驱不能有效建立,动态上表现为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发挥渗析作用,开发对策为开展水井转抽、油井吞吐。四是能量无补充储层,为单砂体内只有油井而无水井,前期尝试枯竭式开发,需要完善砂体内注采关系或换向驱油方式挖潜。通过项目研究,主要形成以下结论和认识:一是静态研究是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基础。二是动态剩余油评价认识是提高采收率的现实基础。三是水驱规律认识的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四是工艺挖潜技术攻关的提高采收率的保障。五是阶段性开发方案的制定使提高采收率方向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