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生产发展,也就是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目前的资金投入方式,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金融资金由于农村经济的弱质性大量外逃、民间资本量小又缺乏规范。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迫切需要农村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农业政策性金融具有政策性和金融性双重特性:包括经营方向的政策性、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经营范围的界定性、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资金运用的优惠性、利益补偿的确定性与商业金融的互补性。这些特性决定着农业政策性金融在配合政府各个时期农业政策目标和意图,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后劲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我国于1994年11月18日成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但是作为我国唯一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却由于自身的问题,支农作用严重弱化,以至于在理论界对农发行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必须对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支农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业发展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即战略定位不清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然后在借鉴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对农发行的战略定位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整和构建,以期望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支农作用,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研究的内容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六个问题。第二部分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理,主要介绍了农业发展与资本投入的有关理论,论述了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投入方式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是农业发展银行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分析农发行存在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就目前看,农发行主要存在六个问题:(1)注册资本过少,抗风险能力弱;(2)政策性资金供给严重不足;(3)效益欠佳;(4)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举步维艰;(5)组织机构庞大,人员过多,经费开支巨大,运行成本过高;(6)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第四部分是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行实践,主要介绍三个发达国家和两个发展中国家的运行状况及运行经验,为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五部分是农业发展银行战略定位的调整与运行机制的构建,在结合国情和借鉴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论述我国农业发展银行战略定位的调整和运行机制的构建。第六部分是我国农发行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