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性商品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untig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性商品生产高度依赖于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而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呈现极大的地域、国域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使得资源性商品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寡头”市场结构,这是国际资源性商品市场的基本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资源性商品市场中的“寡头”地位已初步确立,中国因素对国际资源性商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但中国拥有的“寡头”地位并不意味着中国具有资源性商品贸易的定价优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世界铁矿石、大豆等商品的最主要进口国,中国未获得与进口份额相匹配的贸易利得,长年被动接受出口国的垄断高价;二是作为世界稀土、煤炭等商品的出口国,中国未能掌控能源“寡头”优势,商品长年以低价出口。贸易商品这种价格变化可以概括为“中国需求带动世界价格上涨,中国供给带动世界价格下降”,这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进口高价不断挤压着国内下游市场的利润;另一方面,国内资源的低价流失严重危及了国家资源的战略地位。基于上述事实,本文主要研究国际资源性商品的定价机制以及我国的参与策略问题。文章首先重点阐述了国际资源性商品的定价模式的种类及其价格发现机制;接着选择铁矿石和稀土为重点考察对象,运用Blair和Harrison的市场势力指数(BPI)和改进的Knetter(1993)的市场势力测度模型(汇率传递模型)实证测度中国铁矿石、稀土商品的买方市场势力和卖方市场势力,论证了我国在铁矿石、稀土市场定价权缺失的现实。然后,本文借鉴孙泽生(2009)的“生产者-贸易媒介-消费者”的三分法国际资源性商品定价分析框架,在分析和理清铁矿石和稀土生产者市场、贸易媒介市场、消费者市场格局的基础上,解释铁矿石和稀土商品的定价机理以及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铁矿石进口定价权缺失是国内钢铁市场、贸易媒介市场的低集中度和国际铁矿石生产市场的高度垄断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我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缺失是国内稀土生产市场、贸易媒介市场的低集中度(多头对外结构)和高度集中地国外稀土消费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本文从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等长、短期策略选择以及跳出博弈的定价模式选择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增强资源性商品价格国际影响力的应对策略。
其他文献
文章以企业家为他人企业品牌代言为研究背景,从品牌联合视角探究企业家代言匹配类型对其自我品牌及其所在企业品牌的效应。文章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企业家基于不同的形象与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对外贸易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为35.2亿美元,2008年达到了1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外贸顺差达到28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到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各种互联网经济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其中就包括校园贷。然而,人们对于校园贷的认识,却源于"裸贷"、自杀等新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从生育期的光热水效应探讨定边县马铃薯播种期的增产途径与对策。结果表明:(1)定边县4-9月光照充足,平均每天在8小时以上,适宜马铃薯生长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踏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对于当前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财务会计向管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冲动性购买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国外学者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些年,随着中国消费者购物理念的改变,我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网上购物的大军中来。相比于传统市场,互联网市场是一个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开放的全球性
亚洲经济发展的“出口导向”模式,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今天的“中国奇迹”,亚洲经济繁荣的画面不段上演。但回顾那段经济发展过
“文革”结束已经近40年了,但是中国作家对其的思考与言说并没有停止过。这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运动俨然成为了作家们最重要的叙事资源之一。新世纪以来,热衷于书写“文
“卷入”作为商品时代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广告作为一个很有效的沟通方式,用来描述或者展示一个产品或者概念: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或者改变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