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9508预处理减轻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通过GW9508预处理观察其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及肾脏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GW9508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是否起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为临床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通过双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建立在体C57BL/6J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将36只雄性成年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假手术组:分离双侧肾脏,未行双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操作;②手术组:将小鼠双侧肾缺血30min再灌注24h;③GW9508+手术组: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10mg/kgGW9508+双侧肾缺血30min再灌注24h。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术后24小时收集三组小鼠血液、肾脏皮质组织,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KIM-1、IL-18含量变化,肾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病理损伤程度,Westernblot检测肾脏皮质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I、LC3II、P62)、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3)水平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肾脏细胞自噬体的数量。
  【结果】
  1.小鼠体内GW9508血药浓度检测:GW9508最大吸收波长为273nm,腹腔注射10mg/kgGW9508处理小鼠后,30分钟内达GW9508血药浓度峰值,并在24h内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水平。
  2.各组小鼠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术后24小时,手术组小鼠较假手术组血肌酐明显上升(P<0.0001),血尿素氮明显上升(P<0.0001);GW9508+手术组与手术组相比,血肌酐明显下降(P<0.01),血尿素氮明显下降(P<0.01)。
  3.ELISA检测血清肾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KIM-1、IL-18水平:术后24小时,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血清KIM-1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IL-18含量明显增加(P<0.01);GW9508+手术组与手术组相比较,血清KIM-1含量明显减少(P=0.0339,P<0.05),血清IL-18含量明显减少(P<0.01)。
  4.肾组织HE染色:术后24小时,手术组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GW9508+手术组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
  5.肾组织Westernblot:手术组与+手术组相比较,肾皮质组织LC3Ⅱ/Ⅰ含量增加(P=0.0271,P<0.05),P62含量明显增加(P<0.001);GW9508组与手术组相比,LC3II/I含量减少(P=0.0390,P<0.05),P62含量减少(P=0.0128,P<0.05)。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皮质组织Bax含量明显增加(P=0.0201,P<0.05)、Cleaved-Caspase3含量增加(P<0.01);GW9508组与手术组相比,肾皮质组织Bax含量明显降低(P=0.0315,P<0.05)、Cleaved-Caspase3含量明显降低(P<0.001)。
  6.肾组织透射电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可见肾脏细胞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P<0.001),而GW9508+手术组较手术组肾脏细胞自噬体数量减少(P=0.0372,P<0.05)。
  【结论】
  1.GW9508预处理可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2.GW9508预处理可增加小鼠急性肾损伤期间肾脏细胞的自噬通量,减少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报纸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FLOT方案在本中心LAG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在此回顾性研究当中,我们分析了由多西他赛(60 mg/m2),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200 mg/m2)和5-氟尿嘧啶(2600mg/m2,24小时滴注)组成的FLOT方案在临床T3-4LAGC患者中作为新辅助化疗用药时的有效性。所有药物都在同一天给予,并每间隔两周进行一次化疗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乳腺外Paget皮肤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MPD)是皮肤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好发于阴囊、阴茎、腹股沟、腋窝等部位。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的器官,具有显著的解剖部位异质性,EMPD好发部位的皮肤分子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本研究为明确EMPD好发部位皮肤转录组学特征,探索EMPD好发的分子基础,为阐明EMPD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线索和方向。  方法:收集
目的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剂末现象(wearing-off,WO),病程5年后其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而剂末现象的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论文拟研究:(1)寻找PD患者中剂末现象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相关的脑功能网络、结构变化;(2)研究剂末现象引起的脑功能网络、脑活动效率的动态改变;(3)探究多巴胺类药物对于伴有剂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简单、快速和有意义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预测指标,即分析驱动基因阴性或未明的IV期NSCLC患者初始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及炎症/营养指标(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蛋白×血红蛋白,NE×PLT/ALB×HGB,NP/AH)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在2013年5月至201
目的:通过对167例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其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张家口地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7例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大肠埃希菌是否产ESBLs,分为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对两组间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耐药性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