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容器苗造林是提高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加快人工造林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研制容器苗基质配方,以及基质粒径对于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对于提高容器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田间试验设计,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粒径松树皮复配基质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和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苗木栽植前后,不同粒径松树皮复配基质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mm~5mm、0.5mm~2mm和<0.5mm三种粒径松树皮复配基质对油松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粒径D≥2mm-5mm:D≥0.5mm-2mm:D<0.5mm为1:3:1的复配基质为最宜栽培基质,其次是粒径D≥2mm-5mm:D≥0.5mm-2mm:D<0.5mm为1:2:1的复配基质,粒径D≥2mm-5mm:D≥0.5mm-2mm:D<0.5mm为2:2:3的复配基质,粒径D≥2mm-5mm:D≥0.5mm-2mm:D<0.5mm为1:1:1的复配基质,相比而言粒径D≥2mm-5mm:D≥0.5mm-2mm:D<0.5mm为2:1:1的复配基质,苗木的生长势最弱。油松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与复配基质大粒径(2mm~5mm)的含量呈现出负相关。(2)5种复配基质,苗木的生长均明显优于田园土的生长,证实5种复配基质均可以作为良好的育苗基质。(3)育苗前,不同复配基质的孔隙特性与粒径表现出相关性。复配基质大粒径(2mm~5mm)含量越多,基质的持水孔隙越小,通气孔隙及气水比越大。总孔隙度与粒径大小之间没有显著变化。复配基质大粒径含量(2mm~5mm)越少,容重越大。复配基质的化学性质与基质粒径无关。(4)育苗后,复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基本没有变化。容重均增大,持水孔隙小幅度增加,通气孔隙及气水比减小。除p H值外,复配基质的化学性质变化较大,电导率及全氮含量均增大,阳离子交换量减小。(5)育苗前后,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均在基质理想范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