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个人化写作及女性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在整个1990年代都沉浸在她的个人经验世界当中。进入新世纪之后,林白走出了自己的“房间”,进入底层世界并开始关注他人的声息,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万物花开》和《妇女闲聊录》,在文坛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林白的这种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其转变的具体表现何在?对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学来说,林白的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本文拟定从时代背景及文学史发展的角度,在对林白的创作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中,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本文认为,林白创作转变的关键在于她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早期的紧张、对抗,走向了后期的缓解、融合。实际上,林白自创作生涯开始便饱含着对生活的热情,她的创作保持着对现实的一种特别穿透力。林白早期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紧张、对抗的情绪,一方面缘于自身真实生活经历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与思考。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书写姿态出现了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林白开始尝试着自我调整。正是在时代变化及个人精神特质的双重推动下,林白向外敞开了内心,投身现实。林白在进入底层世界的过程中,发掘了属于底层人民的生存逻辑和生命理念,其中蕴涵着强大的包容力、生命力及活力,这些都是林白自创作以来一直孜孜追求和努力表现的。林白走进底层世界、走进他人的内心,仍然保持着自身的个人立场,她运用“想象”和“闲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底层世界。当把林白的这种变化放置到时代及文学史的背景中来考察时,我们看到,林白小说转变的意义是重大的:她为个人化写作及女性写作带来了一个开放的话语世界,同时也对新的文学叙事方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林白早期创作的文本解读以及时代背景的变化中寻找林白创作转变的原因;第二部分从《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的具体分析中讲述林白创作转变的具体表现;第三部分则是从文学空间的拓展及文学叙事探索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林白小说转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