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不高,竟是因为鼻炎?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浩4岁了,平时也不挑食,但就是比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矮上一头,这也成了浩浩妈妈的一块心病,为什么自己和先生个子都不矮,浩浩平时营养也蛮好,怎么就是长不高呢?
  带着种种疑问,浩浩妈妈带着孩子看了不少医院,但查来查去都没什么特别毛病。最近天冷了,浩浩一周“感冒”了好几次,老是打喷嚏、流鼻涕,带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浩浩得的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医生说,像浩浩这种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如果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可能出现乏力、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出现体重和身高低于同龄人。
  浩浩妈妈听了,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孩子长不高的原因总算大致有了着落;忧的是怎么还没上学的小孩就得了过敏性鼻炎?自己以往怎么就会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了呢?孩子得了过敏性鼻炎能用药吗?以下几点,是家长们应知晓的。
  
  孩子确实会过敏
  
  其实,儿童不仅会得过敏性鼻炎,还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人群呢。据统计,6岁以下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高达40%。孩子为什么会得过敏性鼻炎,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孩子本身具有过敏体质,简而言之,就是天生就容易过敏,这主要和遗传有关;其次,就是过敏体质的孩子正好接触到了会引发过敏的外界物质,也就是过敏源。例如,不少像浩浩这种在天气寒冷的季节,频频发生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就可能对冷空气、尘螨等过敏。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可以分清
  
  成年人得了过敏性鼻炎,典型的症状有4种: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孩子也一样,只是孩子有时候不太会描述自己的症状,所以不那么容易识别,因此更容易与感冒混淆。以下4点,可以帮你区分。
  ◆喷嚏连连打:感冒虽然也打喷嚏,但一般不会连续打喷嚏。而过敏性鼻炎喷嚏一打可就刹不了车,一下子打十几个也不稀奇。
  ◆鼻痒更严重:感冒也会有鼻痒,但不会像过敏性鼻炎那样痒得难忍,鼻子里好像总有蚂蚁在爬,宝宝年纪小,有时不会说,但如果看到宝宝老是挠鼻子就要小心了。
  ◆流涕止不住:感冒初期会有清水鼻涕,但量不会很大;而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大量清水鼻涕就会“倾泻”而下。
  ◆全身不适比较少:感冒常由病菌感染所致,所以常会伴有发烧等全身不适,而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
  
  治疗办法还是有的
  
  ●远离激素
  过敏性鼻炎不是简单的鼻腔炎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病变时遇到过敏源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因此科学用药、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过敏体质是解决过敏性鼻炎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最实际的办法,切忌滥用激素性药物,因为这样更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切忌成人疗法
  治疗儿童鼻炎,家长要多观察,发现儿童鼻炎的征兆,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6岁以下儿童不宜实施穿刺冲洗,切忌随手拿成人鼻炎药物治疗,婴儿禁用血管收缩剂,如:滴鼻净、麻黄素等。
  ●学会擤鼻涕
  家长要学会为小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一般人习惯用手绢或纸巾捏着孩子的双鼻孔擤鼻涕,这样会造成鼻涕倒流进鼻窦,使细菌感染鼻窦,患上鼻窦炎。正确的方法是:分别堵住一侧鼻孔,一个一个的把鼻涕擤干净。多饮白开水和果汁,使鼻分泌物软化,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若分泌量过多,可以用热水、蒸汽雾化薰鼻。
  ●避免过敏源
  应对儿童鼻炎,着重还应放在预防上。首先应该寻找过敏源,然后远离过敏源。避免接触毛皮、地毯、羽绒制品;家里尽量用吸尘器清洁环境,可以使用负离子发生器净化空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流动;对家居环境的装修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做到防范于未然。
其他文献
作为60年代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毕飞宇的创作虽刚开始16年,但其取得的骄人实绩和己表现出来的审美品格已足以让文学界刮目相看。从流程上看,毕飞宇的创作到目前大致历经了三个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意识形态氛围相对宽松,文学观念进一步变革,乡村小说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时期。新一代的农民放弃了牧歌情调的乡村梦想,他们的乡村情感和恋土意识无疑在淡
开车人易患上颈椎病、腰椎病、膀胱疾病……其中许多都是因为长时间驾车造成的,但开车习惯也会造成“振动病”。  所谓振动病,就是由于长时间接触振动所引起的人体血管、神经、骨与关节、肌肉等出现病变的一组病症。病因是驾驶过程中不断受到振动,因此这种病被称为振动综合征。  ●局部症状:  1.患病初期表现为手部发麻、发僵、疼痛,四肢无力和关节疼痛,多在劳累和受到寒冷刺激后发作。夜间疼痛严重时,可影响睡眠。 
学位
《鲁迅全集》中存在着大量的诸如“乞丐”、“像个乞丐”、“叫化子”、“求乞者”、“乞食者”等字眼,原初意义上的乞丐与类似乞丐的人物在鲁迅作品中如此密集地显现,这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