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工作中最基本最具体的表现,乃在于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从大量的教育事实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上的互动关系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存在分歧、对抗、冲突的一面。国内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大都强调其和谐的功能,很少去剖析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及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试图在课堂观察、访谈等基础上对师生冲突的类型、表现进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师生冲突的内在根源,并提出缓解、协调师生冲突的策略,使师生冲突向良性循环发展,从而起到优化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文中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方法。 第二部分首先对师生冲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师生冲突的类型、表现进行了分析、描述:学生的违纪行为通常是导致师生冲突的导火线,但教师专制、粗暴的课堂控制方式、不恰当的课堂教学行为、强加自身所代表的规范文化均是引发师生冲突的直接原因。最后介绍了师生冲突的消极影响及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消极的对抗性冲突行为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教与学的质量,但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冲突可用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师生双方寻找解决这种冲突的制度化规则,使介入冲突的师生双方之间加深了解,促使双方的自身调节。 师生冲突并非仅仅属于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它涉及双方的需要,所以,问题是双方一的,第三部分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弓}发师生冲突的原因,但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起决定作用的一方是教师,因此,本部分重点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引发师生冲突的内在根源,如教师过分看重自身的权威;不善于与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的理解;课堂中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教学评价的不公正及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期待等。另外,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因此,师生冲突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师生冲突是教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完全消除冲突是不可能的,压韦lJ冲突只能为卜一次的冲突埋卜隐患。因此,文中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协调、缓解师生冲突的具体措施。l、教师应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2、追求理解和沟通,建立师生“对话”关系。3、正确看待和重新认识自身的权威。4、善于运用课堂管理的策略,提课堂管理的水平。5、教师应善于了解、认同学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