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碳量子点的功能化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及抗菌中的应用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j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由食源性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公共卫生的主要负担之一,严重阻碍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建立高灵敏地检测和强力安全地消除方法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首要任务。纳米材料发展的优势之一是可以使用基于荧光纳米材料的方法进行生物成像和快速检测细菌,同时,与传统抗生素相比,纳米材料因细菌缺乏其外排泵、可增加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不易引发细菌耐药性等优点正作为新型抗菌剂被广泛研究。然而,这些纳米材料主要为金属、半导体、稀土纳米材料和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等,它们潜在环境和生物毒性限制了其应用。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s)因其出色的光学和抗菌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消除现状因此得到极大程度地改善。本研究以CDs为基础,食源性致病菌为对象,制备多色荧光发射CDs及其多功能纳米组装体,利用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用于生物成像及快速、高特异性、高灵敏地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利用表面功能化合成高效、安全地超高正电荷抗菌CDs用于进一步消除食源性致病菌,此外,为提高其体内抗菌性能,构建p H响应的超高正电荷抗菌CDs释放水凝胶用于体内抗菌应用,为建立以CDs为基础的监测和消除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提供新的思路。1.多色荧光发射CDs的可控合成制备及鉴定。通过水热法和电解法分别以三种苯二胺的同分异构体和石墨棒为前体物,分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合成了不同荧光发射的CDs和N,S掺杂的羧基石墨烯量子点(N,S/GQDs)。首先,确定多色荧光发射CDs合成过程中苯二胺的浓度、体积、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最优条件分别为2 mg/m L,30 m L,3h和120℃;同时,通过电解法在0.1 M甲苯磺酸钠的乙腈溶液中以+3.0 V的电位电解石墨棒2 h来合成N,S/GQDs。最后,全面表征和鉴定了合成的CDs,为建立基于CDs荧光性质构建用于生物成像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和纳米组装体提供条件。2.多色荧光发射CDs的光学性质及生物成像应用。进一步探讨了前面章节合成的多色荧光发射CDs的发光机理,CDs荧光发射的红移与其石墨化程度和石墨氮的含量逐渐增加有关,多色荧光发射CDs具有高的荧光寿命、荧光稳定性和绝对荧光量子产率,其中蓝色荧光发射CDs(B-CDs)的荧光寿命和绝对荧光量子产率分别高达5.57 ns和3.36%,红色荧光发射CDs(R-CDs)在其最佳激发光照射1 h,其荧光强度稳定并保持>90%的初始强度。为了增强其细胞成像和检测应用能力,进一步的将GQDs与适配体(Aptamer)、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Mo S2)和四氧化三铁(Fe3O4)一起构建了基于表面能量转移(Nanomaterial surface energy transfer,NSET)的Aptamer@Fe3O4@GQDs@Mo S2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肿瘤细胞的生物成像和检测。该传感器在2-64 n M展现出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Y=5.202X+0.744,R2=0.9928,检出限为1.19 n M,对上皮细胞粘附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生物安全性,可检测实际血样中的肿瘤细胞,捕获效率达80-90%。最后,鉴于R-CDs优异的荧光发射性能和生物穿透能力,在体外细胞成像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叶酸@R-CDs纳米荧光探针,成功在裸鼠体内肿瘤中成像。3.基于CDs/Fe3O4的“ON-OFF-ON”型荧光传感器的构建并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为快速、高特异性、高灵敏地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以前面章节合成的B-CDs为荧光元件,分别用适配体和不完全互补的单链DNA修饰Fe3O4和B-CDs作为荧光受体和供体,进一步通过单链DNA氢键互补配对使c DNA+B-CDs与适配体+Fe3O4发生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并自组装构建“ON-OFF-ON”型Fe3O4/B-CDs磁分离适配体荧光传感器,成功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检测。对影响传感器猝灭效率的荧光供体和受体比例进行探究,当供体与受体比例为2:1时,猝灭效率最优,荧光传感器和目标细菌孵育时间为30 min时,系统荧光恢复达到最佳。Fe3O4/B-CDs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在细菌浓度50-107 CFU/m 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5327X-5145,R2=0.9818,检出限为8 CFU/m L,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可以良好的区分,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5-106%。4.基于CDs的表面功能化修饰的超高正电荷抗菌CDs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基于前面章节实时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基础,创新引入表面功能化修饰CDs,使得CDs抑制食源性致病菌成为现实。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前面合成的多色荧光CDs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配体亚精胺和硫辛酸分别进一步合成了新型抗菌Spe-Y-CDs和La-Y-CDs,通过配体的加入,使得合成的CDs荧光发射光谱发生了一定红移(La-Y-CDs)和蓝移(Spe-Y-CDs),通过XPS、FTIR等结果分析,La-Y-CDs荧光发射光谱的红移与S元素的掺杂和羧基含量的增加有关。同时,亚精胺的掺杂使得Spe-Y-CDs表面有丰富的氨基,使得其zeta电位高达+51.20 m V。进一步研究各个CDs的体外抗菌性能,Spe-Y-CDs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其前体物(亚精胺)的MIC低781倍,相比较于现有的抗生素,Spe-Y-CDs具有更广谱的抗菌范围,甚至对耐药菌的抗菌效果显著。Spe-Y-CDs具有比抗生素更强的抗菌能力,这可能是由于Spe-Y-CDs表面富含氨基,超高的正电荷和较小的粒径有助于与细菌快速结合(负表面电荷),破坏细菌的表面电荷,然后进入细菌胞内,导致细菌代谢紊乱和死亡。5.基于pH响应的超高正电荷抗菌CDs释放水凝胶的合成及其体内外抗菌机理和应用研究。为了进一步增强前面合成的超高正电荷抗菌CDs的体内抗菌性能的应用,巧妙地将其与丙烯酸、果胶、过硫酸铵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构建p H响应的超高正电荷抗菌CDs释放水凝胶(SCDs-AP水凝胶)。SCDs-AP水凝胶在p H=5.5和8.5缓冲液中CDs的释放量约为39%和36%,而当在p H=7.4的缓冲溶液中CDs的释放量仅为21%。酸性或碱性环境会加速超高正电荷抗菌CDs的释放,并且释放的CDs会起到抗菌作用。SCDs-AP水凝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药耐药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能力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水凝胶的高108.5倍和88.5倍。抗菌机理研究表明,细菌代谢导致培养液呈酸性,SCDs-AP水凝胶通过释放超高正电荷抗菌CDs破坏细菌细胞壁或膜达到了抗菌作用。探究了p H响应的超高正电荷抗菌CDs释放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SCDs-AP水凝胶显示出比空白对照组水凝胶更好的细胞粘附性和细胞活力。进一步研究了SCDs-AP水凝胶体内抗菌能力,SCDs-AP水凝胶周围的皮肤组织状况良好且伤口得到了良好的修复,SCDs-AP水凝胶在体内具有抗菌作用,为细菌引起的伤口感染的体内安全治疗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转速更高,能够达到16000 r/min,对电机轴承的性能要求也更严格,因此必须在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工况下对轴承内外圈、保持架和滚动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倡导社会变革、促进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问题的解决,并通过积极增权赋能以增进人类福社的一种专业。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福利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这类一次能源的不断消耗,人类逐步意识到发展可持续能源的必要性。太阳能电池作为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光电转换设备,早在1954年即被科学家所发明,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和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和管理力度,不断强化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确保申报征收和办税程序越来越严谨规范。但是,我国部分领域税收政政策还不完善、征管体系尚存在薄弱环节、税务干部执法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现象都为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和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埋下了较大隐患,也给税务机关和执法人员
基层政务窗口作为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革新的前沿阵地,其窗口人员的职业压力问题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政务服务、加强
高速感应电机由于成本低、控制技术成熟、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而应用广泛,但随着电机的转速和功率增大,振动与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将运用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研究
本文综合利用镁合金和聚乳酸(PLA)在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方面的优势,采用热压和热拉拔的方法制备了可降解的Mg-2Zn丝/PLA复合棒材,并深入研究了制备工艺和微观结构对复合棒材的
近年来,航天器相对制导与控制技术因其在诸如交会与接近操作、空间监测和小行星着陆等复杂任务中的实际应用需求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的交会与接近操作任务
国际投资协定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1950-1964年初始阶段、1965-1989年分化阶段、1990-2007年扩张阶段、2008年至今重新定位阶段。现阶段处于国际投资规则重构之
目的:通过调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住院患者的疾病相关信息,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点及住院费用构成比和影响因素,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