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设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发具有高能量/功率密度、长寿命和低成本的新型电池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锂离子电池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成功商业化,但是其有限的理论比容量(~300 mAh g-1)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能量密度储能的需求。近年来,锂硫电池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1)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但硫的绝缘性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导致了锂硫电池容量的迅速衰减。针
【基金项目】
:
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Z2017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设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发具有高能量/功率密度、长寿命和低成本的新型电池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锂离子电池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成功商业化,但是其有限的理论比容量(~300 mAh g-1)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能量密度储能的需求。近年来,锂硫电池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1)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但硫的绝缘性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导致了锂硫电池容量的迅速衰减。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改性角度出发,分别采用了热处理和水蒸气刻蚀法合成了两种二硒化钼/二氧化钼复合材料(MoSe2@MoO2和MoSe2/MoO2),并对两种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为锂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1)采用简单的热处理法制备了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花状MoSe2@MoO2复合材料。MoSe2由于其较大的层间距,可以促进Li+的快速迁移。同时,MoO2可以保护MoSe2的片层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不被破坏,以保证其与电解液充分接触所需的活性面积。此外,MoSe2@MoO2复合材料的花状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体积变化,从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采用水蒸气刻蚀法并通过改变水蒸气刻蚀时间制备了MoSe2、MoSe2/MoO2和MoO3三种材料,并对这三种材料的微观结构、比表面积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采用水热法将三种材料混硫得到S/MoSe2、S/MoSe2/MoO2和S/MoO3三种正极材料,探究了不同的正极材料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蒸气刻蚀时间为5 min时,所合成的S/MoSe2/MoO2复合材料实现了极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倍率及长循环等性能都表现极佳。
其他文献
干燥收缩是引起水泥基复合材料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中的侵蚀性介质通过裂缝进入材料内部,造成材料渗漏、腐蚀。因此,较低的干燥收缩是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抗裂性的关键,对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掺加钢纤维可以有效约束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收缩,提高其抗裂性。显然,对于定向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ASFRC),规律性定向分布的钢纤维对基体收缩的约束作用与随机乱向钢纤维不同。针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干燥环境
桩基广泛应于各种建筑物中,目前学术界对于直桩动力响应等研究较为深入,而对于斜桩的动力特性,桩土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对于直斜群桩性能方面的对比研究很有必要,有利于在实际工程中选用最优的桩型来抵御或者削弱不良地质作用。基于此问题,本课题尝试利用电磁式振动台试验和Open Sees有限元软件研究斜桩下的桩-土的动力响应特,进一步研究不同频率地震波对于桩基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
钢-混组合索塔充分利用了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优势,有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高的特点,常采用有格室后承压板式钢-混结合段作为两种材料的连接节点。为了适应城市景观和环境的需求,桥梁常采用异型曲线布置的异型索塔,其空间受力特性显著,受力分析(特点)非常复杂。该类型索塔的钢-混结合段将会承担较大的剪力,受力特点和传力途径与常规索塔钢-混结合段有较大区别。本文以张家口市纬二桥为背景,对异型曲线布置的索塔钢-
玄武岩纤维增强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BF-SHCC)在静态轴向拉伸条件下表现出多缝开裂和应变硬化现象,具有延展性强、韧性好和抗拉强度高等优点,同时兼具耐高温性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冲击材料;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其抗冲击性能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玄武岩纤维增强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1)通过静态压缩试验和霍普金森压杆(SHPB)冲击压缩试验分别研究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为0%、2
IGBT功率模块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用于提高用电效率和质量,是助力产业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关键器件,对解决能源短缺和降低碳排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IGBT功率模块工作时间的增加,其老化失效问题日趋严重,且其替换成本较高,因此,在线评估IGBT功率模块的老化状态对于预测其剩余寿命和提高其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模块的失效机
交通系统是一个综合、动态和开放的复杂系统,其动力学特性主要反映智能个体间自组织交互行为随时间、空间等变化而发生演化的现象。作为交通交互行为的典型代表,群体出行的复杂性和重要程度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提升,合理协调群体出行行为能够有效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复杂网络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系统理论,在研究个体微观交互和系统宏观演化上具有极大优势,因此本文基于该理论刻画交通出行行为的交互特征,并系统分析了其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当今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遭受火灾不仅会导致结构损伤,还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甚至会造成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开展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及其构件的抗火性能研究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目前针对火灾高温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研究大多未考虑混凝土高温爆裂影响,而爆裂因其常发性以及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不容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选取钢筋混凝土梁作为火灾高温研究对象,开展火灾试验及静力试验研究
随着城市建筑群的日益密集,现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城市大量的基坑工程面临着场地、人口和建筑密集所带来的施工安全问题,而且基坑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等环境复杂,使得基坑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成为了各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基于传统常规的人工基坑监测手段,具有明显的监测点离散、数据评估片面,以及数据平面图表化展示等特点,而且人工监测明显受施工过程和天气环境的影响,导致监测
伴随着天然砂不可再生、日渐减少、品质降低、价格增加等现象,机制砂应运而生,其生产可以在当地取得原材料制备,既节约了成本,同时质量可控、稳定,因此,混凝土中应用机制砂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应用机制砂混凝土普遍在C30~C60,相比之下,C80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较少。为了改善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提高其强度,本文选取多种高性能矿物掺合料,制备并研究高强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