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包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楹联这样写道:“正气耿光昭日月,廉洁清枥妇孺知”、“为官存正气,从政树廉风”。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之情,这甚至成为民众法律意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北宋包拯的刑事司法思想,分导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来探讨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内容及现实意义。在论文的导论部分,分析了本论文选题的理由、选题所包含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此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进行了陈述。本论文正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包拯进行介绍,通过史料的记载,对包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提起中国古代的司法人物,人们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黑脸的“包青天”——包拯。从元朝开始,直至明清,包拯形象经过戏曲、杂剧、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的不断加工而广泛流传近千年而不衰。他在一生的做官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皇帝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同情,坚持为民请命、执法严明,坚持在司法活动中秉公执法以保证公平、正义。包拯生于多事之秋,北宋经历开国近百年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内有阶级矛盾之忧,外有战事连年不断之患。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时代背景,包拯迫切的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这一窘迫的境地。他以身作则,大胆地对北宋王朝的政治弊病进行批判,并针对官僚机构的冗乱、贪官污吏成风、人民赋税繁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主张。包拯提出刑事司法思想旨在维护北宋的阶级统治,缓解社会矛盾。第二至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理论渊源及主要内容。通过对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理论渊源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包拯刑事司法思想是儒法结合的产物。“清官”文化作在中国法律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在清官身上凝聚了中国民众对法律的期盼,后人如果对其进行全面、细致、审慎地分析和掌握,无疑会对今天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有关法律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阐述了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史料记载的案例及奏折中,可以看出包拯提出的任用良吏、止绝“内降”、务得慎刑和明正赏罚等刑事司法思想,同时针对刑狱冤滥的现象,为防冤止滥,大胆进行了司法改革。第四部分对包拯刑事司法思想进行了基本评价。首先肯定了包拯对北宋统治的贡献,包拯特别强调官吏应具有守法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司法黑暗对民众利益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拯提出的止绝内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司法的独立性。所进行的诉讼改革亦是拉近了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使官民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严厉打击了司法腐败。其次论述了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局限性。最后描述了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影响。论文的第五部分通过对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分析,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应注重强化司法为民的观念是前提,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基础,培养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是关键,树立崇高的司法精神是核心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