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金融学研究大多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前提的,但是后来大量的实证研究充分的证明了股票市场中确实存在非理性的行为,于是新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了行为金融学领域,而对羊群行为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指的是投资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忽视自己的判断,而去根据其他人的决策来决定自己的投资。如此一来,市场中就会有很多人的决策相同或者相类似,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股票价格的不稳定。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的异常之一,会引起股票价格异常、错误信息任意传播、盲目追涨杀跌等,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危害。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只有20年的历史,而且以个体投资者为主,更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危害。因为单个的散户相对于整个股市来说就像是一粒尘埃,他们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获取到最新的消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除了散户以外,机构投资者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有一些基金经理在决策的时候也会参考其他人的行为。于是这些盲从的人便放弃自己的想法去相信所谓的专家的判断,甚至是身边人的决策。如果大量的投资者受到噪声干扰,采取跟风行为产生羊群效应,那么很可能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且可能对以后的研究也有一些借鉴和示范作用。本文在描述羊群行为的概念和分类的时候将羊群行为分为两种:非理性的羊群行为和理性的羊群行为。非理性的“羊群效应”认为,投资者完全是在跟从,丝毫没有自己的判断。理性的“羊群效应”则认为,投资者之所以将羊群行为当作最优策略,是因为获取信息困难、激励因素以及外部性等诸多因素的存在。我们通常认为,理性的羊群行为在某种程度会帮助投资者做出最大化自己利益的选择,而非理性的羊群行为只会对投资者产生不良的影响。实证部分,本文利用CCK模型对我国2000年2月到2010年6月125个月份304支股票的月收益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上确实存在羊群行为,并且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市场下跌阶段存在严重的羊群行为,但是市场上涨阶段没有发现显着的羊群效应。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市场下跌时,投资者的盲目性更加强烈。接下来,本文归纳总结了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这其中,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还有我国所特有原因。已有的很多研究都认为信息不对称是羊群行为产生的主要客观原因。噪声是指错误的信息,具体来说就是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干扰发生变形扭曲的现象。内部原因则主要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包括过度自信、盲目跟从等。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兴市场,我国股市有自己的特点,也有形成羊群效应的独特原因,这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和市场结构方面。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调控作用格外突出,直接导致我国股票市场和政策的相关度非常高。除此之外,我国的上市公司规模大多数偏小,蓝筹股的数量明显不足。然后,针对羊群行为对市场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市场参与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议。要避免羊群效应,维持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首先应该营造一个更加完美的投资环境,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增加股指期货、股票期权和权证的交易;其次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很多时候投资者的短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如果市场有很多业绩优良的公司,那么很大一部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随之发生变化;最后,需要机构投资者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