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农村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条件大幅改善,总体形势平稳向好,到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21亿吨,实现了“十二连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农民正齐力向全面小康迈进。但是,我国“三农”仍存在不少问题,农业资源约束加强,耕地质量退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明显加剧。财政支农负担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下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农产品价格稳定与提高难度增大,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协调机制不全,农民卖难消费者买贵。“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受成本上升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限制,加之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增速趋缓,农民增收难、增收慢。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迁移到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衰落,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留守妇女、儿童等多重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究其根本原因,在资源有限甚至稀缺的情况下,分离发展的农村产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农村产品附加值低。分离的农村产业价值链使得内留于农村、农业的利润低,从事农村产业的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小、增长缓慢,导致大批农村劳动力被迫转向城市、进入二三产业,留给农村的是“993861”部队,并扩大循环。四化同步的实施,农业仍是短板。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农村产业生产成本?如何才能提高农村产业经济效益?如何破解农民从农村产业链中获利低的困局?如何才能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围绕上述现象与问题,本研究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基本切入点,运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业链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研究农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首先,依据经济学原理,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破解“三农”现实问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破解上述农村产业中的系列问题的分析框架。其次推理论证了交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升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影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构建融合评价体系,对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类,从融合内涵、融合机理和融合质量等方面对典型模型进行论证分析;结合基础理论和分析框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提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新形态形成、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协调,农业产业交易成本降低、农业产业价值提升,农业就业岗位增加。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新引擎,成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稳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模式。本文共分为九章。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结合我国农业产业的现实与现状,从现实出发,指出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背后的理论问题,挖掘隐藏在理论问题中的科学问题,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对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2)厘清目前产业融合研究所处位置,本文所应用到的经济理论与典型方法。对产业融合特别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与述评。分析了各理论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联系。紧扣国家方针政策导向,并结合日韩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果提出在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就当前我国学者对这一提法研究所处阶段进行了分析与综述。(3)分析框架构建:虽然导致我国当前农业困境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结构是主要原因。随后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繁荣与农业产业的关系,得出农民要富裕、农业要强盛,必须推进农村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构建了一个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融合发展的质量、融合发展的模式等为主体内容,内在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4)融合动力分析:首先分析了融合发展是趋同理论的延伸与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表现为农村范围内的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趋同。其次通过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对融合动力、融合条件进行推理证明,得出交易成本不断减少、融合收益不断递增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5)融合质量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上是通过农村地区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来实现农村产业外部环节不断减少,交易成本不断降低,附加值不断增加的过程。通过对融合路径进行推理证明,构建模型,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融合质量和融合程度分为不同等级,从东中西不同区域,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地区、各省(市)的融合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6)融合模式分析:根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三种典型模式,在对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过程中又分别从融合的内涵、融合机理、融合质量等三方面予以论证分析。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层次浅,农村产业形形态发育迟缓,先进技术要素对农村产业渗透融合力不强。与前述对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质量整体分析所得出结论相一致。(7)国外经验与启示:对比分析国外农村产业特别是日韩等国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进经验与模式,做法与成效。结合前述研究,分析了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进一步借鉴到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8)案例分析:结合基础理论和分析框架进行案例分析。选择处于武陵山区的龙山县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为典型的“八分山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院”的土地构成,耕地面积仅占8%,人均不到一亩,但也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素有“万宝山”之称。分析了龙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在推行的典型经验与模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典型做法是: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选优势突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围绕“农业+”,拓展农业新功能,助力精准扶贫。以先进技术要素渗透为契机,适应新常态,开拓融合新模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提高融合质量。(9)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和综合评价,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针对三农提出的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结合国家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战略,“互联网+”等平台,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建议与展望。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1)研究领域的递进。本文基于现实与现状,拟解决如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如何让农村产业中的利润内留而不是外溢、如何让农民从农村产业中获得更多利润、如何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最终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研究领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虽有众多简述,但多停留在综述与建议上,未有系统研究。(2)理论体系的拓展。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趋同理论、融合理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动力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推理论证,证实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演绎论证,并对融合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产业融合特别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理论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在实践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支撑。(3)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的同时,结合本研究对象和目的,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融合质量和融合程度分为不同等级,从东中西不同区域分析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融合质量。本文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非参数随机前沿模型,将省(市)效应、时间效应以非参数形式纳入融合方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与跟进。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意义,强调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需要,并结合高校组织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对城市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规划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文中首先明确了物流园区的内涵、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对物流园区
本文以唐玄宗时期宰相人选的变动为主要切入点,解析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与参政者对当政者的辅助作用,进而在官员选拔、任命方面为现代人提供一面镜子。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急速扩张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涉信用卡犯罪形式,其中以信用卡套现和信用卡养卡为代表,在金融领域已发展到公开化、产业化的程度。此类行为犯罪数额较大,投资
<正>每逢过年过节,人们常喜欢买一束艳丽的鲜花,使节日生辉。因此如何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使鲜花保鲜得久一些,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期刊
《原野》中的人物形象普遍发生了人性的扭曲,几乎人人头上都背着某个人性的枷锁。另一方面,在"森林"、"铁轨"等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背后,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于整个封建文明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房地产行业也快速发展。根据十九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房地产市场基本基调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
本文提出用发展观探讨芜湖铁画的现代开发思路与策略,一方面在发展中力求传承地域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独特性,保持芜湖铁画特有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同时又要使铁画工艺适应现代人
<正>学生初写读后感极易出现感想与文章内容联系不紧密和叙述内容过多、感想过少等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指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和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类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除有降糖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DPP-4抑制剂还可以通过降低血脂起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