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深水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是,深水地层安全密度窗口窄,井筒压力控制难度大,导致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溢流、漏失、溢漏同存等井下复杂,给深水安全、高效钻井带来了挑战。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针对上述钻井难题的新技术,能够很好地适应深水地层的窄安全密度窗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新技术利用旋流分离器实现钻柱内空心球的分离,从而在环空中形成多个压力梯度。因此,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水油气钻采井筒压力控制基础研究”(编号:51734010)中的部分研究任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水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是,深水地层安全密度窗口窄,井筒压力控制难度大,导致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溢流、漏失、溢漏同存等井下复杂,给深水安全、高效钻井带来了挑战。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针对上述钻井难题的新技术,能够很好地适应深水地层的窄安全密度窗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新技术利用旋流分离器实现钻柱内空心球的分离,从而在环空中形成多个压力梯度。因此,该技术的井筒流体流动规律和井筒压力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压钻井技术有很大的不同,采用传统的井筒压力计算模型和控制方法在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中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此外,尽管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方法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其可行性还缺乏室内实验或现场试验的验证。为此,本论文以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的井筒压力为主线开展了以下研究:一、基于深水钻井环空密度分段控制原理,建立了一套变梯度控压钻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分别开展了空心球滑移速率、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和井筒压力变化实验研究,探究了钻井液物性参数、空心球性能参数和工程参数对空心球滑移速率、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和井筒压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钻井液中合理选择直径较小的空心球,能够完全避免由空心球滑移所导致的钻井风险;旋流分离器可以对钻柱内的空心球进行有效分离,进而实现环空压力梯度的变化与控制,从而验证了变梯度控压钻井的可行性。二、基于钻井液和空心球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了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引起的传热与传质、钻井时旋流分离器和井底的移动边界动态变化等条件,建立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单相流条件下的瞬态井筒温度压力耦合场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和动态分层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过程中的井筒热传递行为和井筒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心球降低了井筒流体与钻柱和地层之间的传热速率;变梯度控压钻井的井筒压力整体上近似呈“折线形”分布,能够更好地适应深水地层的窄安全密度窗口;将空心球浓度、旋流分离器位置和分离效率相结合,能够灵活地调整井筒内的压力分布。三、基于气泡界面传质理论,考虑变梯度参数引起的环空变质量流动、井筒多相流与钻柱和地层间的传热,建立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气侵条件下的全瞬态非等温气液两相流新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气侵过程中井筒内的热力学行为、相间传质速率和气液两相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气侵过程中近井底环空温度逐渐升高,可以作为检测气侵的响应特征;流体流态、传热和气泡间作用对气液相间传质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变梯度参数、气液相间传质、系统传热不仅会改变自由气体积分数和溶解度剖面,而且能够影响气侵演变规律。四、基于井筒压力预测模型,以安全密度窗口和钻头预期寿命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井筒压力关键控制参数动态优化模型。模型以每次调整控制参数后的单趟最大钻进深度和同一开次的最大钻进深度为优化目标,对旋流分离器位置、钻井液密度、空心球浓度和井口回压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同一开次钻至最大井深时需要多次调整变梯度参数;钻头预期寿命对起下钻次数有较大的影响,变梯度参数和钻头设计应协调统一,尽可能避免起下钻浪费时间;变梯度控压钻井可以有效地简化井身结构。五、基于快速施加井口回压的策略建立了变梯度控压钻井气侵条件下的井筒压力动态控制方法,并利用多相流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压力耦合模型分析了动态控制过程中水力学参数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空心球转移引起的变质量流动和泥线处井眼直径的突变,导致气侵处理过程中井口回压的变化较复杂。此外,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理论和简化漂移流模型,建立了气侵过程中地层参数的反演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气侵过程中测量的出入口流量差和井口回压数据能够对地层压力和气侵参数进行准确反演,可为气侵条件下井筒压力动态控制中准确确定井口回压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以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的实验验证为前提、以单相和多相流条件下的井筒压力预测为基础、以正常和气侵工况下井筒压力的控制为目标,研究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井筒压力分布规律和控制方法,对使用该方法来解决深水地层窄安全密度窗口的钻井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讲到:"要注重查处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案件"。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纪委在今后的工作中指出了重点和方向。公司纪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集团公司管理体制深刻变革,管辖区域大幅拓展,必须从做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准备出发,大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活动,扎实推进反腐倡
热电技术为废热向电能的直接转换提供了一个简单环保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实现废热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所需的热电设备因具有无运动部件、无噪声、零排放、运行平稳、寿命长、可小型化等优点而倍受研究者的青睐。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热电转换效率的提高来开展,而转换效率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热电优值(ZT),因此,当下最核心的问题是增大热电材料的ZT值。SnTe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无Pb热电材料,然而与Pb Te相比
通过引入高密度晶界、相界等缺陷阻碍位错滑移可使得纳米钢获得高强度,但难以同时保持高塑性。如何突破强度-塑性倒置关系是纳米钢研究领域的长期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指出,纳米贝氏体钢和纳米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小尺寸亚稳态奥氏体可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应力/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而显著增塑,因而引入分布均匀的小尺寸亚稳态奥氏体是获得高强高塑纳米钢的有效途径。然而,利用传统冷变形与热处理工艺方法难以在纳米钢中获得此类亚稳
含有不规则间断面的流-固耦合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问题,是地震勘探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现有的基于求解宏观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比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在处理这类复杂流-固界面耦合问题时,由于波动方程本身一些连续假设条件的限制,其计算精度与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研究采用两种基于介观力学模型而不依赖于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和弹簧网络模型)来分别求解流体相和固体相中
准噶尔盆地地处新疆北部,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东南缘的博格达山属于东天山造山带的分支,将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隔于南北两侧。准噶尔东南缘地区在早石炭世洋盆闭合、地体拼接之后,进入晚古生代洋盆关闭到中生代陆内演化的洋-陆转换关键期。准东南缘盆山关系演化、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时阜康凹陷、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三叠系沉积相及
低渗裂缝性油藏水窜治理与基质剩余油驱动的特殊矛盾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瓶颈,目前常规中高渗油藏调剖驱油的技术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低渗裂缝性油藏,且单一调剖技术不能解决该类油藏的各类窜流问题,本文提出微/纳米材料技术组合的深部调驱方法来克服单一调剖技术的不足,最大程度的发挥组合技术的协同效应,形成微纳米协同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研发了氢键缔合温度30℃~150℃的双层覆膜微米颗粒(BCMS),筛
本论文对济阳坳陷临盘油田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原油样品中饱和烃、芳烃、含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和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参考Peters等(2005)提出的原油降解序列分级方法[1],用饱和烃色谱数据中姥鲛烷和植烷与藿烷的比值和芳烃色谱-质谱数据中菲与C28三芳甾烷(20S)的比值,将临盘油田原油样品生物降解级别定量划分为PM0级至PM5级。芳烃组分与C28三芳甾烷(20S)含量对比发现,生物降解对芳烃中的萘
随着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业务量不断增加,钻头前方地质异常体的探测成为了石油行业的迫切愿望。然而,对于该问题,目前几乎没有可行的井下声波测量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基于相控阵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钻前地质异常体探测的随钻前视声波测井方案。利用数值模拟算法,研究了相控阵声波测井仪器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测量响应特征,分析了相控阵声波测井仪器在随钻前视探测中的可行性。本文工作有助于解决随钻前视声波测井的关键技术问
白云凹陷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II凹陷内部,是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区带。近年来,一系列油藏的发现打破了白云凹陷以找气为主的传统观念。尽管前人针对白云凹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白云凹陷含油气系统的认识仍然有限。本研究主要针对白云凹陷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对于白云凹陷这种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在缺少样品情况下,实现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准确且高效地评价。本研究基于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建立
基于无限大半空间介质,本文主要研究了球面声波、弹性波和粘弹性波反射系数的频变特征,论证了利用球面波反射系数频变现象进行参数反演的可行性。首先,本文对球面波反射系数不同积分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回顾。在平界面的情况下,正则化加权积分法和有效反射系数法计算的单频球面波反射系数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有效反射系数法能够适应曲界面和各向异性介质的情况。相较于振幅与相位估计法和频域叠加法,利用半解析法求取带限反射系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