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旱预案研究推行的是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干旱灾害,是新时期实现主动抗旱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有针对性的提前准备的应急计划,要比等干旱灾害发生后再临时反应更周密、更主动、更有效,更有利于各种抗旱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除旱灾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抗旱预案研究工作,但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主要靠行政协调解决,有关部门各自为战,很少按照预案实施,人力、财力、物力往往无序流动,浪费很大。历次干旱灾害的惨痛教训及因之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告诉我们:无论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看,都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改善工作方法,加强干旱灾害的防抗工作,探索出自己的抗旱之路。因此,进行抗旱预案研究十分必要。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德州市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对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险情的发现报告、决策指挥、人员转移、抢险力量组织、物资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和规定。一是搜集了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历史旱灾等各种基本资料,对典型旱灾年的成因、损失进行详细的分析;二是统一了对不同旱情的判别评估标准。按照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旱情并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不同的旱情判别标准;三是确定了抗旱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针对不同旱情制定具体的、有操作性的抗旱措施。抗旱措施主要是开源和节流,其中开源措施明确了具体方案,节流明确了限水方案。同时注意了预案中抗旱措施的呼应和衔接,保证抗旱预案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四是建立了预防和预警机制,包括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干旱预警及发布,响应四级干旱预警机制,加强上下级沟通、协调、组织和指导等,分别从资金、物资、应急备用水源、应急队伍、技术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做好保障;五是在旱灾结束后,评估旱灾损失及影响,做好灾民救助。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一步做好防旱抗旱工作。近几年抗旱预案的实践证明,完善的预案研究是抗旱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基础,是抗旱工作新的里程碑。它可以使我们在大旱来临之前有充足的准备。针对不同程度、不同频率的干旱,预筹各种抗旱措施,及时开展抗旱救灾,减少抗旱工作的盲目性,最大限度的减少旱灾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