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愈溃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iNOS)的表达水平,探讨愈溃方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应用愈溃方诊疗UC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62只,将造模组大鼠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次日,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中药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愈溃方2.835g/kg、5.67g/kg、11.34g/kg及美沙拉嗪混悬液0.36g/kg灌胃,连续灌胃14天。末次给药后禁食24h,处死全部大鼠,在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形态,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法N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活性及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MPO含量。结果:1.一般情况及DAI评分:空白组大鼠反应敏锐,精神状态佳,被毛色白有光泽,进水进食量正常;造模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反应差,皮毛不洁,进食减少,体重下降,粪便不成形,肛周污染。经治疗后各组除模型组外,其余组大鼠症状好转,但与空白组比较,上述症状恢复略差。DAI评分结果显示:中药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均比模型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剂量组与美沙拉嗪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组织学变化:空白组大鼠结肠黏膜表面光滑,无充血、水肿,腺体排列规则;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糜烂,明显充血、水肿,见黏膜广泛溃疡,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四组治疗组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镜下可见炎症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多,溃疡程度处于恢复期。模型组CMDI及TDI评分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MDI及TDI评分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美沙拉嗪组与中药各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指标检测: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血清MDA、NO含量及组织中MPO、iNOS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经愈溃方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升高,血清MDA、NO及组织中MPO含量和iNOS活力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愈溃方大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治疗效果好,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愈溃方中剂量组和愈溃方小剂量组。结论:愈溃方可以改善UC大鼠的一般情况,愈溃方通过升高SOD的活性,降低MDA及MPO的含量,降低NO及iNOS的表达水平,清除多余的自由基,达到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减轻结肠组织损伤,并促进黏膜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