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价值观就是个体以自身需要为基础,对经济生活领域中的金钱、收入、分配以及消费等经济事物和经济行为、结果进行评判和取舍的标准,是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观念体系。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对心理学、经济学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对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提出了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的理论维度构想,并编制了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量表,经过初测后修订形成正式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本研究用正式的“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量表”对西南地区五个省市的1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经济价值观在性别、年龄、民族、文化水平、汉区生活年限等因素上进行了分析,初步考察了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的特点。其后,对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的传承载体和传承规律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结果表明:
(1)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出初测问卷,对518人进行了测量,对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出正式量表,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较好,该问卷可以作为测量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的适宜工具。
(2)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主要包含七个维度:族际消费、现代收支、金钱储蓄、民族收入、传统收支、外出打工、人际消费。实证模型与理论假设基本拟合。
(3)总体上,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金钱储蓄、族际消费、外出打工、人际消费、传统收支、民族收入、现代收支。
(4)性别在外出打工维度上有差异,女性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性。
(5)年龄在人际消费维度上有差异,呈现出随年龄增长得分越高的趋势。
(6)民族在现代收支、金钱储蓄、传统收支、外出打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但得分均为正向。
(7)文化水平在金钱储蓄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大学本科组得分低于其他文化水平组。
(8)汉区生活年限在金钱储蓄和人际消费维度上有差异,且未在汉区生活过的被试对金钱储蓄的重视程度较高,在汉区生活时间越久的被试对人际消费重视程度越高。
(9)性别和民族在金钱储蓄、传统收支维度上有交互作用;性别和文化水平在传统收支维度上有交互作用;年龄和民族、文化水平和民族在传统收支、外出打工维度上有交互作用。
(10)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西南民族的经济价值观出现改变和传承共存的特点,同时,西南民族经济价值观的传承表现出一些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