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勇”观念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依托《论语》、《孟子》、《荀子》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先秦时期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勇”观念进行探究,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加以论述。先秦时期“勇”字的字义有一个变迁的过程。在《尚书》、《诗经》等早期文献中,“勇”字主要用来表征人的外表体貌特征的孔武有力,有“勇力”、“勇夫”的用法。慢慢的,“勇”具有了表示人的内在心理品质和状态的含义,有“勇气”的用法。在稍后的《左传》、《国语》等历史文献中,“勇”的道德含义用法日渐增多,“勇”成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是春秋时期上层贵族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之一。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的时代特点孕育出“以武为勇”的“勇”观念,社会中勇武之风盛行,遮盖“勇”的德性的一面,孔子则挖掘“勇”的不同含义和价值,在继承前人的“勇”观念的基础上,将“勇”纳入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去考察“勇”的含义,实现义、礼、知、仁对“勇”的统摄,将“勇”上升为与“仁”、“知”并列的三达德之一,注重强调“勇”对自身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孔子用“勇”来贯彻和实践其倡导的“仁”的思想。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的“勇”观念进行继承和发展,使二人的“勇”观念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孟子的“勇”观念与“气”密切相关,从内修的角度强调勇气的培养,孟子的“养勇”以养“浩然之气”为最高追求。荀子的“勇”观念强调后天的训导,尤其要符合“礼义”和“礼法”的规定,“勇”以修身为本。孟子和荀子对儒家“勇”观念的层次和类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孟子将“勇”划分为小勇和大勇,荀子将“勇”划分为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等不同类型,他认为“勇”的境界有上勇、中勇、下勇之分。孟子和荀子身处战国时代,他们的“勇”观念所指涉的对象扩大化,不仅包括贵族,还有普通的百姓,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儒家“勇”观念的平民化和普遍化的倾向。法家“勇”观念的特点是排斥作为个体人格的“勇”,用“法”来约束个人的勇气,提倡“勇”要为国家所用,鼓励民众“勇战”。通过儒法两家“勇”观念的对比研究更加凸显出儒家“勇”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重要意义,即孔孟荀三者的“勇”观念一以贯之,从个人层面来讲,将“勇”视为理想人格必备的品质,代表一种面对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勇”是完善人格修养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从国家层面讲,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序的状况,儒家的“勇”以恢复理想、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和目标,“勇”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追求“大勇”以安天下。
其他文献
设计合成了3个含酚羟基数量不同的偶氮苯化合物S1、S2和S3作为传感分子,研究S1、S2和S3对阴离子的比色识别,并探讨传感分子的结构与识别阴离子能力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传感
20世纪末21世纪初是复杂性科学与复杂系统研究的春天,当时正值计算技术走向成熟与普及之季,数值计算与模拟的研究范式为复杂系统研究带来了一段蓬勃发展的奠基时期。而在最近
金融科技和平台革命的浪潮催生的新兴金融模式—社交投资平台以其独特的“金融+社交”模式深受市场青睐。然而众平台功能参差不齐,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大部分平台未能构建良
使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Sm3+共掺双钼钨酸复合盐多晶材料LiGd0.70Eu0.25Sm0.05(WO4)0.5(MoO4)1.5,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测试仪器对其结构、热性能及光谱性
采用酸性醋酸铜体系,在透明导电玻璃(ITO)上恒电位沉积Cuu2O薄膜,研究阴极还原Cu2O的电化学行为,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Cu2O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
稳定币值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孟令保,胡平当代通货是一种信用货币,就其使用价值而言,只不过是商品和劳务买卖过程中的媒介而已,是一种特殊的凭证。其流通的范围和被接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