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金阁寺》中的“大他者” ——以“沟口”的人物言行为中心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岛由纪夫(1925年-1970年),作为战后派作家,他的作品多耽于对战争和死亡的幻想,少见同辈作家们的那种对战争的抗拒和憎恶的情绪。他对美学与人生、精神与肉体乃至民族前途与个人的关系等问题的不懈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其在人才辈出的日本战后文坛,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学界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于1956年在《新潮》杂志上连载。该小说一经发表,便受到文坛大家和评论家们的赞誉,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类似小说“题材上反社会性”、“‘文学性’太强”等诸多质疑。小说主人公沟口的原型是现实中的金阁寺纵火犯——僧人林养贤。有评论认为,三岛由纪夫借用林养贤的经历,用主角沟口替换现实中的林养贤,令沟口“他者化”,成为自己的艺术与人生理念的实践者。他通过在当事人的故事中注入其对美学问题的思考的方式,开创了日本战后崭新的小说写作形式。然而,对于该小说的研究,目前所见的以论及单个角色的他者性为多数,少有研究者整体视角上关注小说中以沟口为首的各主要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的形成机制,以及文本的逻辑结构。本论文以《金阁寺》为研究对象,以拉康的“大他者”的象征秩序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探讨主角沟口受到的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秩序”的规训。其具体表现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遵循语言规则,并接收通过语言内化为其无意识的他者的欲望。主体发现自己被代表社会规则的父亲话语及父亲话语背后隐藏的“大他者”所操控的无法摆脱的命运。在小说《金阁寺》中,语言的无意识是贯穿于小说的主线。他的天生口吃和被人嘲笑其口吃的经历加剧了其主体性撕裂的程度,而作为俄狄浦斯情节中父权秩序的表征,父亲话语构建的欲望和师父的期待形成了挥之不去的无意识,通过语言渗入沟口的思想,致其纵火以求从束缚的人生中得到解脱。论文以上述的解释框架为基础,分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着眼于主角沟口身份的主体性的形成,第二章围绕操控沟口的欲望如何引导他走向放火的宿命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探讨文本内外的“大他者”对作者创作的影响。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从沟口的言行入手,通过系统分析主角与其他主要人物间的关系,指出主角言行的驱力是一种由语言建构的父权秩序中产生无意识的欲望。与此同时,论文探索了“大他者”对写作的影响,沟口言行的表演性证明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既预设了读者的存在,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学传统的批判和继承。
其他文献
虽被同时代的文学名人圈所诟病,丹尼尔·笛福作为一个极为多才多艺的作家,仍然闪耀在英国小说文坛。其首部小说创作——《鲁滨逊漂流记》一经发表就取得了极大成功,现已成为世界经典名著。小说中所塑造的“鲁滨逊”这一冒险传奇人物更是深入人心,作为旅行冒险小说的原型人物影响至今。相比之下,笛福同年趁势发表的《鲁滨逊漂流记续集》,虽然与第一部出版仅相隔四个月,却倾向于被读者和评论家所冷落甚至淡忘。事实上,小说续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面对国外和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建设工程项目是建筑行业的重头,为了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力,需要大力发展工程项目,但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提升其竞争力,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给出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定义;明确了建设工程项目
文学是人类不同民族交流的领域,其中旅行文学是一面呈现异域形象的镜子,在言说他者的同时也透露出持镜人的姿态。研究西班牙旅华文学作品对,中国这一他者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在反观自我的同时,对文化冲突和文化对话进行批判性思考。本文结合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比较文学领域的形象学理论,以西班牙旅行作家哈维尔·雷韦特根据2012年的旅华经历所创作的游记《中国一夏》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塑造的多面复杂的中国形象和作
岩性地球化学基因是为了表征岩石及其风化产物地球化学特性,选取风化过程中11项不活动元素按照特定顺序构建的一种地球化学基因:Al2O3→SiO2→P→Ti→La→Fe2O3→Th→Zr→Nb→Y→U。比较不同地球化学基因之间的接近程度可用基因相似度来进行表达。本文选取了安徽花园巩地区花岗岩体中从岩石到土壤的垂直风化剖面、从残坡积土到水系沉积物的水平剖面和面上1∶200000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调查结果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工等行业。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推动了聚乳酸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加大了对高品质乳酸单体的需求,如何高效生产高质量乳酸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适应性进化及代谢工程可对菌株进行定向改造,而在代谢工程中,无论是表达系统构建还是产物的优化表达都离不开启动子的调控。乳酸菌中具有不同调控活性启动子的缺乏,是进行细胞代谢精准调控的一大阻碍。本研究通过构
本文为一篇跨文化日耳曼学框架下的跨文化文学研究论文,出发点为通过跨文化视角下的文学分析发掘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潜力。陌异性是跨文化日耳曼学的标志性研究主题,该学科的陌异性研究对当代跨文化交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以德国汉学家、作家Sibylle Spindler撰写的历史小说《青岛医生》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文学研究视角出发,对小说中所呈现陌异性的复杂性和小说人物应对陌异性的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论文主要运
背景:胰腺移植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推荐治疗方法。在胰腺移植术式中,移植胰腺静脉血经门静脉回流对患者预后有益存在争议。因此,需要一种符合门静脉回流的胰腺动物模型来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小鼠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在胰腺免疫损伤和内分泌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但至今没有经门静脉回流的小鼠胰腺移植模型。目的:建立经门静脉回流的胰腺腹腔移植小鼠模型。方法:供体胰腺保留含有肠系膜上动脉与腹腔动脉的一段腹主动脉和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日益严峻与家庭养老功能的日趋弱化的新趋势,虽然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但面对庞大的、变动不居的老龄人口的需求与复杂的老龄问题,养老服务系统正面临极大的挑战。而在应对这一难题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样一种可能的实践探索:从纵向全年龄段的视角,将青年友好与老年友好的理念相结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把握社会层面非血缘代际之间需求的互补性与互通性,发挥青年特长,挖掘老年力量,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陈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捍卫,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阐释和运用上。在基本原理的阐释上,陈涌结合时代需要,对文艺与政治、文艺反映论和艺术真实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了许多新颖深刻的见解,有利于文艺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的丰富内涵与实质。在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上,陈涌强调用阶级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来评价文艺作品,并承袭经典的现实主义
煤矿开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扰动,为探究采矿进程及采空区对当地生态的影响边界,需要对煤炭基地及周边区域进行植被覆盖变化检测。植被覆盖及其动态变化在较高的空间及时间尺度上的实时更新有助于矿区生态连续性变化检测,从而及时对变化进行分析并作出有利于当地生态的反馈。宁东煤炭基地是典型的西北干旱荒漠区脆弱生态系统,其对于开采煤矿带来的扰动尤为敏感。通过高时空连续性变化检测,不仅有助于发现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