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并购是一种企业之间转让产所有权的经济行为,塔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之间通过大量的并购与重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在西方国家企业并购早已有之,且为之配套的法律、融资、咨询等资源相当完善。在我国,企业的并购出现的较晚,基本上是在1995年以后才开始出现的。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才开始有所作为。这些并购中大都是“以大吃小”,而“蛇吞象”式的并购还是相对较少。 中国企业在实施“以小吃大”的并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和不规范的成分,比如目标公司的选择和估值、支付的方式、融资的渠道和并购的整合。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实证分析出发,找出其中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指导,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国“蛇吞象”式并购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本文首先阐明了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在第二章中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动因,并购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勾勒出一个并购的整体印象;例举了“蛇吞象”式的并购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点,对企业的估值方式选择,支付方式的选择和杠杆融资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归纳、梳理与比较研究。随后在第四、五章中,本文重点剖析了“蛇吞象”并购的典型案例——保利协鑫并购江苏中能的并购背景,结合可获取两家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和市场公告,分别利用静态市场估值法和动态市场估值法对企业估值进行分析,并从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来验证并购中并购方的对目标企业的估值、融资方式和支付方法是否合理。 最后,本文总结出“蛇吞象”并购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并尝试着为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