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浩明的一个独特的贡献在于他对晚清这一特定历史转型期知识分子心灵、命运的深入体悟,他选取由古代向近代"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潮流中的传统知识分子,并结合文化考量与现代化思辨,写出了传统知识分子命运变迁背后的文化变迁、现代化的源头和起步的艰难,写出了文化变迁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灵魂,写出了人与历史存在的虚妄与渺茫.他所塑造的"末代士大夫"这一意象交织着作者在体悟历史人生时无可逃脱的沉重与虚妄:末代士大夫面对文化和政治的空前大变革所表现出来的坚守、突围和迷茫背后,是作家敬畏历史、感悟人生的悲剧式的拷问.对"现代化"这一百年文学和时代思潮的恒久主题的探讨,在唐浩明的作品中是通过对传统知识分子文化人格和历史大趋势的审视与批判来实现的.在90年代新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浪潮中,唐浩明和二月河、凌力等人一样,在取得丰富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但同时,他们却被普遍地误读:大众感兴趣的不是他们对历史、人生等终极问题的思索,而是对历史隐秘与权谋斗争的"窥探".由他们的创作所派生出来的各类文学读物、影视作品,我们能清楚地比较出这种"接受与疏离".这是否因而导致他们目前创作上的"蛰伏"?是否他们在当下语境中无可逃脱的命运?将成为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的新的话题.唐浩明创作与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构成他个人独有的特质,人们由此将他和凌力、二月河等人并列,并将他们的创作称为"明清叙事",这种概括,在题材和艺术方法上确实有比较的基点;在终极追问和悲剧意蕴上,他们的差别却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关注.该文在对唐浩明创作的一系列矛盾范畴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既注重他们的联系与相似,也注重他们的个性与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