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权这个伟大的词被提出之后,各国人民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在争取人权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也不例外。无论是中国社会的革命、建设、改革亦或是发展都是为了充分实现中国人民的人权,为了实现几个世纪来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我国在争取人权的道路上走过弯路,遭受过挫折,也被一些存在偏见及不怀善意的人士所指责,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不仅在中国人权发展史上占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世界人权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人权入宪还是2011年通过和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无一不体现出我国在人权事业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本文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八)剖析,解读其中彰显的人权理念,进而探讨我国人权理念确立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影响中国人权理念的各种社会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刑法修正案(八)的基本内容,并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人权视角的解读。认为,刑法修正案(八)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人权理念的进步:一是强化了对未成年和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权保障,减轻了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刑罚力度;二是突出了对生命权的关爱,削减了部分死刑罪名,体现了慎杀少杀的人权精神;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刑法对人权保护的机能,把近期出现的严重危害人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强迫交易行为、恶意拖欠工薪行为、醉酒驾驶等行为纳入刑法规范。第二部分,通过历史的视角梳理了人权理念在中国确立与发展的脉络。认为,人权理念的中国确立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初步确立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刚刚得以初步确立的人权理念在“反右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极其严重的淡化和扭曲,党的十一届三次全会的召开,使人权理念再次得以恢复和重新确立,而人权理念中国的根本确立却是以人权入宪为标志的。第三部分,分析了影响中国人权理念确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认为人权理念中国的确立历程,是与中国长期以来的专制政治、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所不可分离的。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造成了中国人权实践的曲折道路,也成为人权理念中国确立艰难的根本因素。当然,也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才保证了人权理念的发展和根本确立。第四部分,提出了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巩固人权理念的建设性意见。认为人权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开明的民主政治、离不开健康多元的文化氛围。尽管在人权理念和人权实践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和进步,但是,离人权价值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尤其在人权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使人权理念在中国大地永久性确立,才能使中国人权事业得以辉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