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伏光热幕墙组件及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而光伏幕墙属于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重要应用范围,代表着国际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最近发展方向。但是,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随着工作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由于其发电效率较低,太阳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在光伏幕墙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幕墙系统温度高不仅会直接导致夏季室内冷负荷高,浪费能源,更会影响幕墙系统使用寿命。因此,若采用一种方法既能冷却系统提高光伏幕墙的发电效率又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对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将微热管阵列(MHPA)引入传统的光伏幕墙,组成新型光伏光热幕墙系统,通过微热管阵列高效传热的特性把光伏幕墙组件散发的热量迅速传递到水槽中,再通过冷却介质循环以达到降低组件温度,提高光伏光热幕墙组件发电效率,同时把多余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从而实现热电联供(PV/T)的目的。由于幕墙在建筑中作为墙体需具有透光功能,本课题考虑了透光形式和非透光两种形式的幕墙组件,以两种幕墙组件形式及其PV/T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对MHPA-BIPV/T幕墙系统进行实验测试。以8月份某天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透光PV/T幕墙组件全天平均光电效率为9.8%,透光PV幕墙组件全天平均电效率为9%,透光PV/T的发电效率比透光PV发电效率提高了9%;非透光PV/T全天平均效率为10.3%,非透光PV的全天平均电效率为9.9%,非透光PV/T的发电效率比非透光PV发电效率提高了4%。透光PV/T幕墙组件的日平均热效率为47%,非透光PV/T幕墙组件的日平均热效率为37%。透光幕墙系统的总效率平均值约为51%。非透光幕墙系统的总效率平均值约为39%。由此可见新型MHPA-BIPV/T幕墙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其次,建立MHPA-BIPV/T幕墙组件数值模型并验证。在Gambit软件中,对计算区域生成网格,在水管换热器处做加密处理,压力—速度耦合方程采用SIMPLE算法;动量、能量、湍流方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再次,以实际光伏光热幕墙案例进行性能模拟分析。将新型MHPA-BIPA/T组件应用到珠海兴业实际工程中,与实际工程中带空气流道幕墙系统和封闭流道幕墙系统数值模型和新型MHPA-BIPV/T幕墙系统模型进行模拟比较,可知新型MHPA-BIPV/T幕墙系统平均发电效率为3.4%,带空气流道的幕墙系统的平均发电效率约为3.05%;封闭流道的幕墙系统平均发电效率约为2.9%,新型MHPA-BIPV/T幕墙系统平均发电效率比带空气流道的系统高约11.5%,比封闭系统高约17.2%,可见发电效率的提升非常显著。最后,对新型MHPA-BIPV/T幕墙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改变冷却介质循环流道的入口温度和系统串联的组件个数对幕墙系统加以分析,得出新型MHPA-BIPV/T幕墙系统的发电效率随着冷却介质入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随着系统串联的组件个数增加,系统的平均发电效率也减小。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隧道设计现状,运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开发出隧道洞口、洞身工程计算分析系统、一般隧道CAD系统、隧道衬砌参数化系统,并论述了这些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开发技术.
混凝土原始组份对于硬化混凝土后期的性能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然而,一旦混凝土凝结后,再次评价其原始组份十分困难。发生质量问题后势必会牵涉原材料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和施工
该文主要探讨了板片空间结构的CAD研究及其假想等参元近似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结构分析时大量减少自由度,使得结构的总刚度矩阵容量显著减少,从而实现在微机上解决大工程的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也属于季节性冻土区。天然黄土(Q4)作为一种特殊土,具有强度低、变形大、具有湿陷性等不良工程特性。经过强夯等物理改良方法压
该文以此为理论基础,首先从工程实例出发,论述了在反演分析中用到的地应力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构造三维模型,并以若干实测点的应力值为依据,求解出了确定区域内地应力
该文从试验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两方面综述了加筋路堤的研究现状.在确定计算模型时,针对不同材料的力学特性,对土体采用Duncan-Chang模型;织物单元采用线弹性模型;在土与织物
该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初步设计本质和内容的分析,结合人工智能领域较成熟和先进的人工神经元网络(ANN)技术以及利用悬臂梁简化模型和常微分方程求解器COLSYS这两个有力的工
在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项目的运营中,溶质运移具有多组分的特征,例如垃圾填埋场、疏浚底泥及废弃工业场地中的污染物均为多元混合物。多组分溶质进入多孔介质内,组分间及组分与多孔
该文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了上海地区典型粘土和砂性土的动力特性,取得了针对边界面模型的计算参数.并通过多向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层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