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夷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省、福建省两省边境。北接仙霞岭,南接九连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50 km,平均海拔1000 m左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对福建武夷山脉的鸟类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范围仅限于单独的保护区,缺少整个范围的调查和研究。笔者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对分布在福建武夷山脉上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了时间跨度为1年半的鸟类多样性研究。研究范围覆盖了福建武夷山脉的南段、北段和中段。结果如下:(1)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547只,隶属于13目42科105属170种,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的33.80%.其中雀形目鸟类120种,非雀形目鸟类50种。(2)居留型上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分别为107种和35种。(3)动物地理区系上以东洋界鸟类为主,共记录到140种,占总种数的82.35%。结果与福建建武夷山脉所处的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的地理位置相符。(4)调查中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5种,占鸟类总种数的8.82%;共计903只,占鸟类总数量的16.34%。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领角鸮(Otus bakkamoena)、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林雕(Ictinaetus malayensis)、蛇雕(Spilornis cheela)、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白鹇(Lophura nythemera)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5)福建武夷山脉鸟类海拔垂直分布格局属于中峰模式中的偏前峰模式,即鸟类物种丰富度在中低海拔地区最高,在中高海拔地区较低。(6)福建武夷山脉不同海拔梯度的鸟类群落的β多样性结果表明相邻海拔段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低海拔段与高海拔段鸟类群落不论是从鸟种数还是鸟类数量上都有明显差异。(7)福建武夷山脉记录到的鸟类垂直分布的聚类结果初步反映出福建武夷山脉鸟类垂直分布特征。高海拔段与低海拔段鸟类种类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前4个海拔段都有分布的鸟类种数最多。(8)在福建武夷山脉记录到的珍稀雉科鸟类有白鹇、黄腹角雉、白眉山鹧鸪、白颈长尾雉、勺鸡(Arborophilagingica)。其中白鹇数量最多,占珍稀雉科鸟类总数量的83.89%。1000 m-1399 m海拔段的珍稀雉科鸟类种类和数量上都要高于其他海拔段。这是首次对整个福建武夷山脉的鸟类进行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的初步探究,为整个福建武夷山脉的鸟类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