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nannan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战国后期的杰出思想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春秋战国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荀子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上吸收和批判各家思想,使其思想呈现出融会百家,包罗万象的特色。荀子思想开启了战国学术思想综合会通的先河,他隆礼重法的治国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本文通过阐述其天人论、人性论、心论、正名论和礼论五个方面的理论问题,系统诠释荀子哲学的理论体系。在天人论中,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冲破了“天命论”的枷锁,强调人不要期待神秘天意的眷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人要为自己命运负责的主体意识。“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等观念,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由天向人的转变,为其构建人间性的礼治思想奠定了基础,鼓励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以道德之心涵润于万物的“圣王之治”治理万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人性论中,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相反的“性恶论”,是服务于他整个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恶论的要旨是“化性起伪”,突出礼的重要性,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最终重建社会秩序,实现“群居和一”“礼义法度”的理想社会。从“性善论”到“性恶论”,从“仁政”再到“礼治”,昭示着战国末期儒家学说更倾心于以现实的外在化方案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不再完全寄望于对美好人性的信赖。在心论中着重探讨“心”的内涵及其在荀子哲学体系中的功能。荀子之“心”是一个包含认知心、物质心、情欲心、主宰心和意志心五种形态的综合体。心具有理性的认知作用、情感的感发作用、意志的决断作用以及向善的能动作用。荀子提出“解蔽”和“虚壹而静”的治心之术,使心达到体认“道”的“大清明”状态;通过“学”、“积”、“行”和“诚”的养心之法,完成由体道、认道再到行道的过程,为礼义之道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正名论中集中论述荀子名实之辨的逻辑意义与政治意义。在战国后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重构一个伦常有序,安定和谐的理想社会,首要任务就是“正名”,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正名”思想,推动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荀子的正名思想不仅仅是词义的辨析和语言逻辑的规范,其根本目的是对既有政治与伦理道德的拨乱反正。一方面,他提出正名是为了“辨同异”,即是在逻辑思想上对名、辞、辩进行定义和规范,另一方面,他提出正名是为了“明贵贱”,即是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等级地位,进而实现礼义法度、安定和谐的社会。在礼论中,系统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及礼乐关系、礼法关系等。在先秦儒家中,孔子讲“仁”、孟子求“义”、荀子重“礼”。礼论是荀子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天人论、人性论、心论和正名论都是为其礼治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群居和一、礼义法度的社会理想。荀子的礼论强调礼乐统一,“美善相乐”,不仅赋予了乐以伦理定位,同时给予礼以审美旨趣,通过礼乐相辅相成的修养功夫达到美善相乐的完美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提出了采用10.0mL三氯甲烷对4-氨基安替比林进行一次性提纯,按照标准HJ 503-2009中4-氨基安替比林的加入量虽然保证了空白值,但是标准曲线的最高点太低,导致回收率偏低,通过改进4-氨基安替比林的加入量,来保证空白值和最高点。  关键词:挥发酚 三氯甲烷 4-氨基安替比林 萃取 提纯 加入量    Water Phenol extraction spectrophotometry4
房车旅游在欧美已十分普及,但在我国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属新鲜事物。简述国内外房车营地发展现状,并以哈尔滨金河湾湿地公园为例,针对基地现状问题,提出生态型房车营地的景观设
2018年12月27日,看到冷空气入侵山城的天气预报,姚波不由打了个寒战。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姚波所在的重庆澳洲玛集团有限公司面临业绩增长慢、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的她,正在苦寻解决方案。  这天,姚波以江北嘴非公党委下属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正在参加江北区举办的“党建搭台促联结·同心互助渡难关”主题活动。  当听到区工商联、区经信委等部门针对民营企业推出的一揽子扶持政策
氢氧化镁是一种无毒抑烟型环保阻燃剂,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特性及包覆改性方法,分析了目前包覆改性技术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氢氧化镁包覆改性的发展方向。
研究天麻素(Gas)及新型天麻素衍生物(Gas-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损伤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以及安全性评价。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模型)
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正确的农村政策制定与实施为其提供有力保障。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社会习俗等存在巨大差异,农村宏观政策
神经衰弱概念虽然源自美国,但其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向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疾病名称的转变。但现在一些西方学者将神经衰弱理解为一种与文化相关的躯体化现象,甚至在DS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