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后渍水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淀粉粒是淀粉在胚乳中的主在存在形式,对淀粉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花后渍水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态逆境,小麦籽粒中强、弱势粒的差异对产量和品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粒的粒级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本试验以两个专用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条件下模拟花后渍水,研究了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及对淀粉的相关品质的影响,以探求不同专用小麦淀粉粒形成与分布的调控途径,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获得研究如下: 1.花后渍水对籽粒中淀粉粒的粒级分布的形成及其品质的影响小麦籽粒中A、B、C型淀粉粒在花后8天时都已形成,此后为淀粉粒充实阶段,A型淀粉粒增大至花后16-20天时停止生长并分离出小淀粉粒,直至成熟各粒级淀粉粒确定,花后渍水降低了灌浆期籽粒中淀粉粒的平均粒径和数目,使淀粉粒的生长分离提前,提高了成熟期籽粒中淀粉粒的平均粒径、大淀粉粒的体积比例和表面积比例,但降低了淀粉粒的数目和小淀粉粒的数目比例。花后渍水还显著降低了成熟籽粒产量,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淀粉的峰值粘度。淀粉粒粒级分布、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A型淀粉粒比例越高,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淀粉的峰值粘度越低.品种间差异显著。 2.花后渍水对淀粉粒粒级形成的生理机制花后渍水缩短了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时间,降低了SSS的表达水平提高了GBSS的表达水平,因此降低了灌浆期SSS的活性提高了GBSS活性,从而使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下降,直链淀粉的含量升高,进而提高了大淀粉粒的比例。 3.花后渍水对强、弱势粒不同粒级淀粉粒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两个小麦品种弱势粒的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籽粒重均低于强势粒,淀粉粒的平均粒径、数目小于强势粒,不同粒径淀粉粒的形成发育晚于强势粒,而淀粉合成相关酶SSS和GBSS活性低于强势粒;进一步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发现弱势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时间缩短,表达水平低于强势粒。与对照相比,渍水降低了籽粒重和支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淀粉粒的平均粒径和数目,加快了淀粉粒的形成,降低了SSS的活性但提高了GBSS的活性,缩短了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时间,渍水对弱势粒的影响大于强势粒。两个品种间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渍水降低了籽粒重、支链淀粉的含量而增加了直链淀粉的含量,同时降低了灌浆期淀粉粒的平均粒径和数目,加快了淀粉粒的分化,增加了成熟期淀粉粒的平均粒径和大淀粉粒的比例,进而影响了淀粉的糊化特性。调控淀粉合成的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及活性变化是影响籽粒中淀粉及淀粉粒形成,强弱势粒差异的生理基础。
其他文献
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研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其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表现的相关性,可为强优组合筛选和优势预测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7个甘蓝型油菜亲本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亲本间的遗传差异检测,并对2个主要骨干不育系与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进行了主要田间性状表现和优势调查,进一步分析了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及相关性。主要结果是:1.甘蓝型油菜遗
本试验以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在三个不同处理(处理1为大粒饱满的种子;处理2为大粒不饱满的种子;处理3为小粒饱满的种子。)下叶、铃系统的特征,旨在探明种子粒度对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主要器官生长与生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对“铃—叶系统”协调性的影响,为棉花生产上种子质量的评价与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种子的大小不影响发芽率,但体积小的种子比体积大的种子萌动快;饱
不良环境(如低温、高温、干旱、盐渍等)作用于植物,将会引起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代谢反应,表现为代谢和生长的可逆性抑制,严重时甚至引起不可逆伤害,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各种
在近等基因背景下研究了若干玉米籽粒性状基因的功能,部分基因间的互作以及有色玉米与无色玉米在营养成分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乳熟期,wx,su,sh基因能不同程度地降低
以Mo17为代表的Lancaster类群具有配合力高、品质优良、抗性好、适应性广、遗传基础丰富等特点,在我国玉米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试验对该类群材料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配合力分析及遗传特性研究。本试验选用Lancaster类群代表自交系及其改良系做被测系,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三大类群为骨干系。采用2套增广NCⅡ设计,对穗重、穗粒重等产量性状,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
籽粒容重是国际上对玉米品种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为了提高我国出口玉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培育籽粒容重较高的玉米品种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是对数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MRDD)是一种世界性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地区迅速蔓延,给玉米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常用的骨干自交系及杂交种粗缩病抗性差,充分利
Eight strains, that is, J-l,J-6, J-7, J-8, J-ll, J-13, J-15 and J-19 obtained from the soils in the mango orchard of Nanning Cable Television Station, Guangxi a
为了从大酱中筛选出对植物病原菌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性的芽孢杆菌,从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四个省份收集的69种大酱中分离出228株菌株,以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为植物生物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