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深度学习成为焦点热词,深度学习的方式也成为了终身学习的方式之一,身处教育领域的人们,更需要将深度学习作为常态化的教与学的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并且要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但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足以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在调研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构建了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践证明了该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期完善信息技术的科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具体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梳理研读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评价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为本文研究提供思路借鉴。其次,调查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评价现状。分别从:教师基本情况调查;教师所在学校教学设施、会影响日常教学情况的因素、教材处理及课标理解的调查;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所采用评价体系的现状以及代课教师对深度学习了解的调查;对评价后评价者能够对教师进行教学反馈及意见指导的调查四个维度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评价现状;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独立的评价体系,当前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全面和完善的进行评价,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单一以及缺少依据和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之后体系建立的必然条件。再次,构建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研究评价体系。以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为目标,依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理论,从遴选指标—确定指标—确定权重—修订完善四个步骤构建出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研究评价体系,在遴选指标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大量文献基础上筛选出指标,对指标进行合并,最终得到三个评价对象,二十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评价内容。在确定权重时采用决策与评价实验室法的量化研究方法,随后对该体系的评分标准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案例研究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在某中学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开展案例研究,将所构建的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研究评价体系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行为与评价体系对比的诊断日志以及对教师访谈的满意度调查,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研究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将深度学习理念渗透入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同时,证明了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研究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本研究以深度学习为理论基础,旨在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评价提供完备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出深度学习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将这套评价体系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条较为严谨的研究路线。
其他文献
随着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股权质押现象的愈发普遍化,其中作为主要参与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就有了极好的融资渠道。截至目前,中信建投2019年接受股权质押182笔,质押市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开始从关心吃得好转变为注重吃得健康。近几年健身运动日益兴起,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特别是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关注日渐增长。但大众对健身项目的由来以及奥运会的发展历史了解得相对较少。相关主题的汉译书籍能让中国读者更多的了解健康与健身的相关内容,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些实际的参考作用。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译者选取《健康与健身史——对当今政策的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各种意外事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失能半失能人员日益增多,护理服务需求随之与日俱增。为了应对这一现状,2016年,人社部颁发了《关于开展长
据2014年WHO年报,我国结核病发病数约98万(占全球的11%),在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居第2位。结核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决定了其防治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我国结核病疫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日益变得恶劣。资源的匮乏和全球气候的变暖,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用另一种材料代替木材,以减少树木资源的流失。竹材是一种集绿色、环保、
以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间伐强度(对照、20%、30%和40%)落叶松林的0~10 cm(表层)和10~20 cm(下层)土壤,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5年后
隧道在开挖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会随着时空变化而不断劣化,围岩参数的这种劣化对隧道的围岩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宜兴市云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动态位移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