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可降解材料成为近年来基础研究和工业生产的热点。聚乳酸(PLA)在众多生物可降解材料中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降解材料。但由于其耐热性差使PLA材料在生产应用中受限制。研究发现在左/右旋聚乳酸(PLLA/PDLA)共混体系中能形成熔点高于同质晶(HC)约50℃的立构复合晶(SC),因此如何在高分子量共混体系中获得高含量SC是提高PLA耐热性能的关键。本论文分别从氢键、预有序结构、分子链不同受限来考察高分子量PLLA/PDLA共混物中SC与HC的演化过程,从而揭示二者竞争生长的机制,为制备高分子量高含量SC含量聚乳酸材料提供理论参考。首先研究对称性PLLA/PDLA共混物从完全无规熔体快速降温至设定温度后SC与HC出现先后顺序的温度区域分布,探讨氢键在左右旋聚乳酸结晶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显微红外(micro-FTIR)和拉曼(Raman)结果,熔体在2.5 K/s冷却时会形成氢键,而在3000 K/s降温时不会形成氢键。在100℃下对无氢键熔体等温结晶,HC先出现,而对有氢键熔体进行等温结晶,SC先出现。其次研究不同熔融条件下的预有序结构对对称性PLLA/PDLA共混物中形成的不同晶型的演化过程。与传统等温结晶动力学相比,预有序结构的存在确实促进了体系的结晶速率。在部分熔融温度较低时体系为非均相熔体,结晶较快,但随部分熔融温度进一步增加,体系越加趋向均匀熔体,结晶减慢。此外,在一定的降温范围内立构复合有序结构可以作为成核剂出现,超出一定范围,便会阻碍晶体的进一步生长。最后向PLLA/PDLA共混物中引入可交联体系,重点研究交联体系固化程度调控聚乳酸分子链扩散受限时PLLA/PDLA共混物中不同晶型的演化过程。结果证明在PLLA/PDLA共混物中加入环氧树脂(EP)能够促进共混物的SC结晶,当EP与共混物的比例为20%时,共混物中的SC结晶含量最高。其次在PLLA/PDLA/EP/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材料中加入DETA:EP≥10%时,共混体系中会出现相分离现象;DETA:EP=5%时,共混体系出现最佳的交联网状结构,最大限度的限制PLLA、PDLA分子链的运动扩散能力的同时,促进共混物生成SC结晶。此外,均匀分散的EP交联结构对后续PLLA/PDLA/EP/DETA复合材料中形成SC晶体具有促进作用,即存在“记忆效应”。